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作者:茶业复兴 更新时间:2022-07-18 21:02 阅读:241

陆羽能够成为唐代当之无愧的茶人魁首,这是与其人生成长经历密切相关的。


从陆羽生活的地域空间范围来看,陆羽人生轨迹主要湖北竟陵期、浙江湖州和隐居周游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成长期、旺盛期和晚年期。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陆羽塑像


无论是在哪个时期,茶在他生活中占据主角,他是一名文人墨客,是一名十分活跃的唐代茶人。陆羽前半生的生活历程,记录在其自传作品《陆文学自传》之中,后半生的基本情况则要梳理《全唐文》《全唐诗》以及其他史料来分析。


陆羽是一名孤儿,早年成长于佛门,为竟陵龙盖寺智积大师所抚养。尽管在佛门接受熏陶,陆羽却并未热衷于佛学,而是对儒学情有独钟,表示要以孔氏为师:“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校孔氏之文可乎?”从小陆羽便有一股反叛的心理,智积大师执佛典不屈,陆羽则执儒典不屈,两人紧张矛盾对立,智积大师以各种艰难工作磨练陆羽心智,历试贱务,陆羽对儒学仍痴迷不已,甚至到了“懵焉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的入神地步。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今天的竟陵


最终,陆羽厌倦了繁重的生活和精神不自由的状况,于742年逃离了寺庙。


智积大师与陆羽之间既是父子关系,又是师长关系,两人因志同而道未合,但陆羽对智积感情颇深,后来在得知智积大师已殁的讯息后,陆羽曾作《六羡歌》以怀之,据《唐国史补》载:“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诗寄怀,其略日:“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垒,不羡朝入省,不羡入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该诗歌亦被收入《全唐诗》第308卷。


逃离寺庙后,陆羽在江汉平原一带开始流浪生活,从事优伶之业,主要演出以插科打诨、玩笑戏谑为特征的市井社会喜闻乐见的木偶、参军、藏珠等戏。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在此期间,陆羽将平时演戏的脚本、民间滑稽故事等搜集整理,著有《谑谈》三篇。


陆羽此时所生活的时代,政治已经比较混乱,官员不败屡见不鲜,流浪让陆羽看到了唐代社会生活的真实状况,其演出的作品应有不少讽刺时局的内容。另一方面,江汉地区是唐代重要的产茶地和茶叶消费地,广泛的游历生活中,陆羽应该会接触到茶。


汉代律法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要受罚,但在特殊情况下,皇帝会允许群饮,这被称为“酺”。唐代没有禁止群饮的规定,酺也演化为官员以酒食向民众宣告、慰劳的集体活动。


天宝五年(746年),竟陵百姓在水畔举行酺会,当地官员召陆羽为伶正之师,原在河南担任太守的李齐物被贬谪到竟陵,也参加了活动。在聚会上,李齐物见到陆羽后,对其极为赏识,捉手拊背,亲授诗集,从此陆羽结束了流浪生活。李齐物还介绍陆羽到竟陵之北的火门山邹夫子处读书。邹夫子名邹墅,具体事迹史书无考,应是竟陵一带学识和名望较高的隐居人士。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陆羽跟随邹夫子学习时期的主要活动有:集中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研讨和切磋学问,这使其学问大有精进;在学习之余,走访附近的茶区和遗迹,了解茶的生产、饮用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研究品评水质,对之详加记录。据传,陆羽还为邹夫子采茶、煮茶,并在火门山南坡凿泉引水,此泉遗址现在被称为“陆羽泉”。


天宝十年(751年),陆羽离开邹夫子,结束了历时5年的学习生涯,是年陆羽19岁。


天宝十一年(752年),御史大夫兼京兆尹王鉷被赐死,崔国辅因是其近亲而被贬竟陵,出任司马一职。崔国辅于开元十四年(726年)中进士,在此之前曾任许昌令、集贤直学士、礼品员外郎等职,他又是一名诗人,据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荣阳郑公墓志铭》载,他曾与王昌龄、王之涣等著名诗人诗歌唱和。


陆羽结识了崔国辅,两人游处三年,到竟陵周边的义阳(今河南信阳一带),西至巴山、峡川(今湖北宜昌)等地周游,对中部产茶区的情况有了深入了解。与崔国辅的交往,提升了陆羽的学历和视界,两人经常“相与较定茶水之品”。陆羽与崔国辅分别时,崔氏赠送白驴、乌犎牛各一头以及文槐书函一枚,这是其所珍视之物。由此可见,崔国辅对陆羽极为器重,《唐才子传》云“交情至厚,谑笑永日”。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四川蒙顶山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士人多渡江避难,向南方逃亡,陆羽加入了流浪和漂泊的队伍。


至德初年(756年),陆羽沿长江而下,经过鄂州、黄州等地,流落到吴兴(今浙江杭州),期间陆羽作《四悲诗》。


众多士子文人江南避难,在江浙一带汇集,形成新的文化中心,身处其中的陆羽交游空间得到大大拓展,这成为陆氏的重要人生转捩点。


据不完全统计,陆羽在湖州交往人士典籍可查的有60人之多,间接交往的人数达上百人。陆羽的交往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宗教人士,以皎然为代表、张志和、李治为代表;二是隐居高洁之士,主要包括顾况、孟郊、怀素等人;三是士大夫文人群体,代表人物有颜真卿、皇甫氏兄弟、袁高、刘长卿等人。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陆羽初到吴兴便认识了皎然,两人同为茶道中人,一见如故,据《陆文学自传》称“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皎然是刘宋诗人谢灵运之十世孙,他出身于儒家,中年热衷于神仙道术,但却无所收获,于是在安史之乱前后剃度受戒、皈依佛门。


陆羽与皎然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共同的兴趣与爱好,故两人交流极为频繁。《全唐诗》中知两人相互联句的诗作就有十多首,皎然还单独作有《丹阳陆羽处士不遇》《九日陆处士羽饮茶》,以及与崔子向合写《泛长城东溪冥宿崇光寺寄处士陆羽联句》。皎然还曾陪同陆羽到无锡、苏州等地考察茶事活动,作有《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一诗。


陆羽与皇甫冉相遇是在至德三年(757年),赴南京栖霞寺采茶之时。皇甫冉与陆羽离别时,作《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椀花?”皇甫冉是陆羽交往比较密切的人士,大历五年(770年),皇甫冉患病,陆羽前去探望并随后到越州谒鲍防,皇甫冉深受感动作诗《送陆鸿渐赴越》相赠。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南京栖霞寺


此时期,陆羽生活在交游和写作中度过,贯通融汇了儒释道三种思想,但外在形象展示出是一副漂泊者、隐居高士和道者姿态,《陆文学自传》云: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谭讌永日。常偏舟往来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鞵、短褐、犊鼻。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在广泛的游历以及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陆羽做了大量地实际调查工作,收集了众多一首研究资料,在761年完成了《茶经》初稿的写作,并又在随后的时间内,不断对《茶经》补充完善,使之臻于至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写作态度和方法,使得《茶经》在唐代便已成为经典之作。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大历七年(772年),在抗击安史之乱中建功立勋的颜真卿到湖州任刺史,湖州文坛更加热闹,饮茶吟诗等茶事活动达到了高潮。


颜真卿为修纂《韵海镜源》,召集本地及外地的文人学士20余人,陆羽也投身到这项工作之中。在编修大典之余,品茗论诗、游宴联吟自然是文人一大乐事。参加聚会活动的文人前后有30多人,其中诗歌联句大型茶会有2次,三五成群的小型聚会甚多(在第五章已有详述)。


大历八年(773年)春,《韵海镜源》编纂工作完成,颜真卿在湖州东南立亭以示纪念,陆羽将之命名为“三癸亭”,颜真卿作《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在此期间,陆羽还在友朋的帮助下,在湖州青塘门外的曹溪之滨建造了“青塘别业”。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湖州三葵亭


大历十二年(777年),颜真卿离湖州赴朝廷,湖州的茶会盛事暂告一个段落。陆羽又开始了游历生活,他到信州(今江西上饶)茶山,与孟郊交往;到洪州玉芝观、庐山等地,与权德舆、戴叔伦等人有交往;还到湖南、岭南等地担任幕僚。贞元九年(793年),陆羽返回了杭州,与灵隐寺道标、宝达达师交往,自此陆羽行迹多湮没不可考。


贞元二十年(804年),陆羽病死于湖州的寓所,是年72岁。


陆羽交游: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