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至周五 更新原创文章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茶业复兴
老字号,文化的遗产,历史的见证,是中国最具差异性、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云南的老字号茶企,更是见证了普洱茶的兴衰起伏。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老字号茶企面临倒闭或停滞不前的问题。如何让百年老茶号不再死气沉沉,如何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成了普洱茶复兴之路上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复兴论坛谋发展—
2019年5月2日,“追溯茶马古道发源地——百年老茶号复兴论坛”在拥有深厚贡茶文化的勐腊举行。本次论坛主旨为“追溯茶马古道之源,解读百年老茶号复兴之路”,邀请海内外茶界专家学者、知名茶企业代表等,结合2019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以“一展一论坛”的形式,共话茶马古道的辉煌历史。以茶为媒,畅谈老茶号之魂,解读茶产业风向,从经济文化、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多种维度来探讨老字号的未来发展趋势,共拓老茶号新出路。
本次论坛由中共勐腊县委员会、勐腊县人民政府、云南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主办,勐腊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承办。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俊杰先生、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汤中华先生、西双版纳州强制隔离戒毒所所党委副书记、政委许永志先生、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江泉先生、西双版纳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岩书先生、县委书记,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云青先生、勐腊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岩拉先生以及勐腊县人大常委会常委会主任段开德先生,勐腊县政协、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等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
英国国际茶叶行会董事MARC RILEY、法国茶与红酒的品鉴评审专家Lydia Cautier、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院长何青元先生、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农业部现代茶产业体系普洱茶岗位科学家、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吕才有先生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及云南普洱茶研究院原院长、现任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名誉院长,二级教授邵宛芳女士、浮生若茶董事长廖洪武先生也出席了复兴论坛。
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客座教授,原云南省农业厅厅长王敏正先生、 前西澳大利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席格伦先生、深圳市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陈东平先生、晨光出版社编审、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杨凯先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刘宝建女士作为主讲嘉宾,带领我们从不同角度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了普洱茶和老茶号。
—主题演讲话普洱—
王敏正:普洱茶与云南特色经济
什么是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就是特色。普洱茶作为云南的特色产业,我们该如何推动这个产业发展呢?王敏正认为,云南茶产业潜力依然巨大,关键在于系统化的保障和给各个环节赋能,“普洱茶在清代就是云南显性的特色产业。如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8大重点产业,打好3张绿色牌的战略部署。茶产业在绿色食品牌中排在第一位。茶产业发展要坚持绿色主导、有机引领的方向。”王敏正介绍,从产量来看,2000年—2018年,普洱茶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以3亿的目标消费群体来看,人们的消费模式也从往常的“衣食住行”的生存型模式转变成了发展型的模式,这是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作为世界茶叶的发源地,7万家中国茶企不敌一家立顿。在如何打造一个好品牌上,王敏正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特别强调建立品牌的价值基因的重要性。普洱茶完全有条件做成一个大产业,但要遵循“大”的法则导向,要着眼于全球,要进一步开拓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市场;要立足中国国内重点市场,下大力量开拓东北、华北和西北等新兴市场。
席格伦:一棵古茶树的故事
茶叶改变了世界。一棵在15世纪种下的古茶树,到今天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古茶树在茶山萌发,古老的民族文化也在传承,同时,在一些遥远的地方,现代社会的萌芽也正在萌发。那么,一款古老的饮料与一个正在迅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发生了碰撞,他们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
席格伦说,茶叶不仅仅是世界历史转折时刻的见证人,它也为这个转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澳大利亚为例,当地有三件生活必需的奢侈品:茶叶,烟草,糖,其中,在茶方面,澳大利亚人平均饮量比英国人还多。当茶叶从奢侈品变成了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不少和“茶”有关的词和俗语也进入了我们祖先的词汇。中国有品茶的茶文化,而西方国家只有喝茶的茶文化。席格伦觉得,从“喝”到“品”,澳大利亚人在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东平:如何用大数据推动茶产业发展
截止2018年,我国全国网民已经达到了8个亿,其中有5.6亿人在线上进行买卖,而在这5.6亿人中,大概有5.5亿是用智能手机在做线上交易。且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占GDP比重超过1/3,达到34.8%,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7.69%,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
以2018年数据来看,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已经突破4.9亿。若将普茶网口的范畴扩展至新式茶饮,则消费群体有望突破6亿人,这类消费者又呈现出对优质茶饮与品牌的高黏性特征。 阿里平台数据显示,2017年茶叶网上销售额达219亿元,已接近茶叶年销售额的10%。
陈东平认为,互联网和新技术为茶行业带来了新机遇,“未来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抓住‘品质’‘品牌’两个核心,打造数字交易平台,利用勐腊茶文化影响力建设新型产-供-销-旅游一体化茶产业。”
刘宝建:贡茶与清朝宫廷饮茶
普洱茶进入皇宫,早在明代就有星星点点的记载,到了康熙年间,云南普洱茶就以贡茶的身份进入到了宫廷中,但真正在制度的框架下年复一年的进贡是到雍正时期才开始的。从普洱茶进入宫廷以后,就与宫廷生活有了密切的联系,换个角度说,这也就等于皇家给普洱茶进行了一个历史的积累。
那到底清朝是如何评价普洱贡茶的呢?刘宝建以以宫廷中曾发生的一件事向大家展开了叙述:咸丰十年,一天,咸丰皇帝在处理奏章,正好批示到一个云南地方官上奏的内容,奏书上说,今年云南困难重重,普洱茶进贡不了那么多,我们愿意把进贡茶叶的数量折合成银两,就算成进贡,在咸丰皇帝快同意的时候,内务府一个大臣又向皇帝说,现在茶库里的茶叶已经很少了,现在需要赶快让地方上供,不然就供应不上了。最终,咸丰同意了内务府的提议,让地方克服重重困难按时进贡了普洱茶。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普洱茶在宫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普洱茶在宫廷中之所以不可或缺,是因为它的饮用方式与宫廷生活的保证是相关的。要供帝后日饮,特别是到了清晚期。
而普洱茶在宫中大致可分为四种用法。第一种是作为饮用品,可作清水茶、奶茶和果茶;此外,还可以用来行赏,既赏国内,也赏国外;第三个用途则是可作祭祀品;普洱茶还有药用功能,一方面,茶膏可以在肚子受寒、喉咙不适和遇到外伤时使用。
杨凯:百年老字号对当下的启示
普洱茶第一次见诸于文献,是明朝万历年间,也是在这以后就开始征收茶税,这标志着普洱茶正式进入了贸易阶段。当年在倚邦大概有20多家比较有名的老字号,而易武据说有近50家老字号茶庄,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清代,茶叶的分类与现在不同,一份资料中提到的生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普洱生茶和熟茶,实际是指刚刚长出的芽头。现在很多人在讲如何恢复传统?我们的传统是什么样?其实,我们现在与过去所做的传统茶恢复,与过去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包括茶叶的采摘和分类,制作工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口味和对味觉的感受都是会发生变化的,以生茶来说,过去的是红汤普洱,而现在是黄绿汤普洱,以我个人看法,我并不觉得红汤的一定比黄绿汤的好,现在的这种生茶也可能会更适合现代人饮用,当然,如果喜欢红汤的普洱生茶,也可以经过岁月的沉淀,让它变成红汤。”
传统的茶叶形式是在不断演变的,传统的普洱茶和现代的普洱茶其实是有很大不同的,而普洱茶的复兴得益于老茶庄和存世老茶。在解放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普洱茶是一个低迷时期,后来港台人发现普洱老茶有越陈越香的功效,带动了普洱茶的复兴,这也是老茶庄为我们带来的一些福利。“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老字号的号召力,挖掘老字号中可以为我们所用的遗产,用好的产品打动消费者。”
—促膝对谈聊复兴—
论坛第二部分为对谈环节,陈升福元昌号代表陈植滨先生、宋聘号代表施继泉先生、同兴号代表郑明敏先生、台湾茶文化协会理事长陈怀远先生、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总裁杨文标先生、茶业复兴出品人周重林先生作为对话嘉宾参与。几位嘉宾分别代表了老字号茶企、易武的深耕者、易武复兴的见证者、新时代茶文化推广者,以问答和点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立足行业现状,对老茶号复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问题1:陈升福元昌在易武老街福元昌旧址投入巨资打造易武地标式建筑,在别人都撤离易武老街的时候,你们选择了回归,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陈植滨:一个是老父亲对历史对尊重;二是对茶叶产区的认可;最重要的是老父亲对老字号工艺重塑的信心。
周重林:陈升福元昌重新建立地标让更多人得以见证历史。
问题2:宋聘号做了很多技法的研究,真正的古法对当下的实践价值是什么呢?
施继泉:我们今天的技法到了100年后也将变成古法,古法是一直在改变和前进的。因为审美和口味的变化,或许100年前的技法当代人已经无法适应了。古法当然需要我们去研究、溯源、还原,还原之后还需要改变,有了改变才会有新生。
周重林:我很同意施总的意见,做茶没有必要厚古薄今,现在的技法在传统基础上改良后变得越来越好。应该说,我们处于一个比以往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时代。
问题3:作为易武复兴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您现在仍然在一线做易武茶,想请您谈谈这一路上的心路历程。
陈怀远:我是1994年第一批进入易武的台湾人,当时本来没有计划来易武,到易武其实是一种因缘巧合,当时连导游都不知道易武在什么地方,那时普洱茶的传统工艺也中断来一个甲子,所以我一直很想搞懂普洱茶到底是什么,所以就在易武留了下来。后来我写了一本书,叫《普洱茶缘》,里面记录了古法的恢复。到目前为止我每年还会在易武呆5-6个月,易武对我很重要,已经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希望大家在对茶文化的研究这一块再多下功夫。
问题4:您怎么看待百年贡茶制作工艺与机械化浪潮的融合与冲突。
郑明敏: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易武人,对于传统,我很自豪,但我也看到机械化对制茶带来的巨大变化。手工制茶能够实时感受茶叶变化更精准,但也造成了品质的不稳定。手工制茶和机械化浪潮其实并不矛盾。
周重林:勐腊原意“有茶叶的地方”,但现在的地位却和名字有些不匹配,勐腊所处的古六山地区代表来手工业制茶,勐海则是工业化的代表,但二者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问题5:无论是宋聘号还是福元昌都在致敬易武,岁月知味最近也在做复兴易武的工作,作为一家深耕易武的茶企,岁月知味在推动易武再度复兴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和工作?
吴丹:今年年初岁月知味的定调是致敬易武复兴之光。94年-04年是易武的复兴十年,当时绝大多数企业家选择了勐海,而岁月知味选择做一个孤独的前行者,是第一个从市场走回产区的茶企。易武整个认知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们恰好充当了易武茶风土、原料、工艺、仓储一系列体系的探索者和贡献者。一个产区要复兴,传统文化要复兴,要消费者说了算,市场说了算。我们认为必须要先有易武,整个古六大茶山的重新复兴,才会有其他茶企的兴起。做好易武,是一代代人的责任。
周重林:有作品才能传播,老字号没有好的作品也不能传播。
问题6:如何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动老茶号复兴?
杨文标:勐腊有这么深厚的普洱茶文化,广受认可的茶叶品质,为什么茶产业发展却滞后?华巨臣此次与勐腊县政府合作举办贡茶文化节,就是想将让更多人了解到勐腊的历史文化。我们对勐腊产区的茶都有很高的期待,今年的祭茶、斗茶、论茶,都能很好推广大勐腊茶区这个公共品牌。
在对话最后,周重林先生向每位嘉宾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字号复兴,复兴的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复兴的是一种喝茶的习惯;有人说复兴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传承工艺、文化与精神;有人说复兴是去挖掘,继而创新、改变、适应新的市场;有人说复兴是让王者重归,对于老茶号来说,复兴的担子更重。
勐腊作为贡茶之源,普洱茶文化之源,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根基,古六大茶山的复兴将为普洱茶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
最好的复兴时代,永远是现在;
最佳的复兴人,永远是我们自己。
END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茶
业
复
兴
出品人:周重林
主编:杨静茜
编辑:杨春 赵娟 陈朦 罗安然
美编:王天华 熊雄
运营:猫猫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
微信号:
127354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