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茶人的核心是“装”,培育他们的机构核心是“卖”。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把“装”的部分讲完了,还没看的朋友可以关注浏览一下。这篇我们开始扒皮某些培训机构利用伪大师圈钱的方式,避免将来上当受骗。
首先,培训机构会教他们拿捏人设,道貌岸然地骗钱。比如,“大师”平日里就绝口不能提“卖”这个字,会显得不纯粹。机构教你要抱着“交个朋友”的态度与“将茶文化普济众生”的理念,忽悠自己的信徒。等到伪大师拿出三无包装的普洱茶,拥簇者就认为买到会占大便宜,心甘情愿去抢时,第一波韭菜就可以宣布收割完成了,但这也仅是刚刚开始。
其后,伪大师会在培训机构的点拨下,筹备高阶玩法,提高圈钱的速度。比如把少量茶饼卖给粉丝,再委托陌生人高价收回来,造成市场有些供不应求的假象。时机成熟后,他利用“大师”的知名度大肆宣扬,同时机构开放库存。之前得到“大师”内部消息,赚到一笔小钱的人会立刻进行第二波购买,不仅加量还号召亲朋好友一同存货。机构积压的破烂瞬间被抢购一空,他们赚得盆满钵盈。而韭菜们感恩戴德把普洱买回家还在认真存储,沉浸在未来升值百倍的美梦中。
还有其他手段吗?当然。参与拍卖会,天价拍到培训机构几十年没卖掉的老茶,让大家误认为,这就是它现在应该有的价值,虚假抬高身价。再或者,带领韭菜们去某茶山修行,别人在那里冥想,他在那里赚钱。别人在山上买“一手货源”,他还在那里赚钱。简单来说,伪大师掌握了一定话语权后,他的光环能遮蔽掉自身的浅陋无知。“知名茶人”懂得不是茶,而是欺诈技巧。
为什么伪大师层出不穷呢?因为培训机构觉得做产品比做营销难,教唆投机者比培养茶专家简单。只要自己能赚到钱,不惜把茶搞得面目全非。你听说过茶行业哪些营销手段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给大家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