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李清照为何写《乌江》霸气的诗词?是批丈还是纪念英雄?

作者:观茶岛 更新时间:2022-07-21 13:28 阅读:778

探寻历史真相,而真相往往疑云丛生。


在文艺圈里,古代的才女历朝历代都是屈指可数的,尤其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真正称得上才女非李清照莫属。


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更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江湖人称“李三瘦”也得名于她出色的婉约词创作。据史料记载,李清照曾经在词作中三次用过“瘦“字,还用得恰到好处,令人望尘莫及。第一处是《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二处是《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三处是《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才女李清照为何写《乌江》霸气的诗词?是批丈还是纪念英雄?


李清照画像


可是,婉约词并不是李清照所有作品的风格。《乌江》就是非常脍炙人口的豪放派诗歌的代表作。


才女李清照为何写《乌江》霸气的诗词?是批丈还是纪念英雄?


《乌江》全诗


说起《乌江》的创作背景,有观点认为是讽刺丈夫赵明诚的。


十八岁时,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十分幸福。赵明诚去外地做官,两人暂别,李清照十分思念他,并将其相思之情写入词中寄给赵明诚。《一剪梅》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成为千古相思名句。


才女李清照为何写《乌江》霸气的诗词?是批丈还是纪念英雄?


公元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难,宋朝的徽宗与钦宗都被金兵掳走。当时赵明诚担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知府一职,李清照跟随他到了任所。有一天,建康城里发生了叛乱,赵明诚作为当地的知府,并没有带兵平叛战乱,而是收拾好包袱连夜出逃了。途中逃到了乌江,也就是项羽曾经自刎的地方。


李清照本就对赵明诚的这一做法感到羞耻,目睹丈夫贪生怕死,而此时她更是想到楚霸王项羽曾经自刎的故事,心中的复杂的情绪喷薄而出,拿起随身携带的纸笔写下一首最霸气的诗——《乌江》。


然而,真相果真如此吗?


那时国难当头,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朝令夕改的事情频发。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今江苏南京)后,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


才女李清照为何写《乌江》霸气的诗词?是批丈还是纪念英雄?


项羽自刎乌江


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李清照想到这些,便作诗一首,题为《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全诗一共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


典故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典故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典故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李清照思绪难平: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有史料记载,作为南宋统治阶级的官员,丈夫赵明诚身上也有南宋官员普遍懦弱的影子。那是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当其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下属自行布阵,在夜晚之时,成功击败王亦。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才女李清照为何写《乌江》霸气的诗词?是批丈还是纪念英雄?


白雪覆盖下南宋首都杭城素雅宁静,琼芳碎碎的恍然间,仿佛时光倒流八百年


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然后才有了三月李清照创作《乌江》的事情。到了五月,赵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


才女李清照为何写《乌江》霸气的诗词?是批丈还是纪念英雄?


李清照画像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赵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而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八月十八日,赵明诚病逝。


丈夫死后,前路漫漫,等待李清照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


如果说因为“逃跑事件”,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态度变得憎恶,可是从她的《祭赵湖州文》中来看,这态度又似乎有了180度大转变。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此处又用了两个典故:


典故1——“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报。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延至七日之后乃亡。


典故2——“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阤”即溃塌之意。


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而自己的悲伤同于杞妇。


才女李清照为何写《乌江》霸气的诗词?是批丈还是纪念英雄?


瑞鹧鸪·双银杏 宋·李清照


如果说李清照对于胆小怯弱、不顾百姓死活的丈夫的死感到悲痛欲绝,是因为太平时候那种“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夫妻之情还深刻在她心中,可以理解,可是接下来的“坚城”,用的可是为国而战死的杞梁典故,是否将赵明诚类比杞梁,语涉双关,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呢?


果真如此,那么《乌江》的讽刺对象就不应该把赵明诚囊括在内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遇见诗书画”(微信号)或者“遇见诗书画”(头条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