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老朋友
Best wishes for you
你想许个什么样的愿望
有一个地方,虽身在俗世中,却能够在你走进的瞬间,引你出世须臾。
三教名山大武夷之佛道文化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星罗棋布着许多古刹和庵堂。
它们或隐或显,或立或颓,参差于碧水丹山的崖崖壑壑,斑驳沧桑。
有的如欧洲中世纪古堡,铁壁铜墙,岿然岩峦;有的似南美玛雅废城,藤蔽苔覆,默隐林壑;有的如海市蜃楼,高标云崖,空灵飘渺;有的似鹰巢猿穴,居危临险,悬而不坠,令人如梦似幻。
这是全国其它风景名胜区所鲜有的奇异风景。
马头岩:磊石道观
南宋之后,闽北成为政治地理与文化地理的要冲,而武夷山则是宋明时期“衣冠南渡”的要津。
缺少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人们,他们或为了躲避战乱匪患,或为了拒绝尘俗干扰,或为了追求宗教信仰,纷纷徙聚武夷山中,静修治学。
他们所遁避的主要敌人已改变——来自人类自己,来自同类相残和本群自扰。
白云岩:白云禅寺
武夷山佛教历史悠久,几乎与武夷山道教同时萌发于唐朝,其时大多寺庙巧借山岩半腰岩洞裂隙构建,具典型的地方建筑特色。
清越的梵音祥语与“六六三三疑道语”遍山呼应,佛封里的钟鼓磬钹声与道坛上的呜呜牛角声争鸣一时。
清董天工《武夷山志》云:“武夷自开辟以来,天造地设,其山之岖崎险峻,水之曲折潆洄,若鬼斧神工,莫可窥测。海内山水之灵异,于斯为最。然自秦汉以降,历为方士羽客隐遁之所…..”
如换骨岩云虚洞的“仙女梳妆楼”、三仰峰的“碧霄洞”、隐屏峰顶的“隐屏仙居”、涵翠岩的“活水洞”、天壶峰下的“桃园洞”、大藏峰顶的“仙馆古堡”、南山“赤霞洞天”“毛竹洞”等,便是武夷三仙姑、铁笛仙,白真人(白玉蟾)、金象羽士、十三仙等仙家炼丹修行的洞府。
这些洞府古寨建筑多较隐秘,或弘阔,或精致,是天造地设与匠心巧手的璧合之作,令人兴叹。
止止庵
据民国《崇安县新志》第二十卷《宗教》统计:武夷山佛教兴于唐朝和五代之时,共有寺庙54座,宋朝共有寺庙72座,迄到明朝,有100余座,清朝寺庙接近200座,民国以来明显减少。该志书还记载:“本邑释教徒以唐时哀寿禅师、扣冰和尚为最著,而宋之祖鉴大师、卯斋和尚次之,寺庙极多……”
如并莲峰(现双乳峰)顶的“鼓子庵”(后移峰麓)、七曲的“城高庵”(刻有“嵩高维岳”门额)、虎啸岩的“天成禅院”、八曲的“白云庵”与“极乐国”、莲花峰的“妙莲古寺”等,均为云端梵界。
传说扣冰和尚曾云游四海,对“万川同映一轮月”十分困惑,后来回到武夷山,在山中居高处静时顿悟“天心明月映万川”,恍然成佛。
天心永乐禅寺
历史悠久的古老道观
武夷山历史上的九十九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色彩。
秦汉时,是仙窟洞府,居穴天成;
晋唐时,是庵室典雅,境界幽深;
宋明时,是宫殿崔嵬,道观林立。
纵观上下2000年,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观,都体现着武夷山共同的建筑风格,这就是“藏而不露、自然和谐”。
据1942年《崇安县新志》记载,全县可查的道教徒300余人,可考的道教宫、观、堂、庵48座。
目前,武夷山市全境佛、道庙观约180多座,绝大多数为民间宗教型式,居家食素为多,佛道不分,亦无笃实信仰,尚不宜也不必一一分辨。
开元观:桃花源里有观阁
桃源道观又称开元道观,堪称“观在景中、景中有观”的隐秘之地,它是武夷山著名的72洞之一。
徐霞客在游记中曾这样写道:“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
明吴拭《小桃源洞访道人》诗云:「……,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无需索;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
路线指南
如何玩转天游峰?
疑无路世遗路线的正确打开方式
止止庵:原是云深不知处
道家讲三十六洞天,止止庵是其中的“第十六洞天”。
来之前没做功课的话,很可能就把现在看到的止止庵误以为是它历史上的模样。
其实,止止庵早在1954年被毁,如今的道观是重建的。不过,会产生这种错觉也正说明了当地人士的煞费苦心。单说这砖木结构的山门,便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老古董了,原建在建阳彭墩村,后来濒危,经过多方努力,才挪至此地进行易地保护,同时,又还原了止止庵古朴肃穆的模样。
据《武夷山志》记载:相中这块风水宝穴作为修炼处的,最早是传说中的皇太姥,其次是张湛,再次是女真人鱼道超、鱼道远,后来是晋人娄师中、唐人薛邴。而筑庵取名“止止”的是北宋的李陶真、李铁笛、李磨镜。之后庵堂倒塌荒废。南宋时山南名士詹琰夫重建止止庵,延请白玉蟾卜居主持。
临水一曲溪畔、大王峰脚下。
便是止止庵的所在。
路线指南
武夷山南天道国:
数次访问止止庵
青山白云无非止止
磊石观:马头岩底藏仙境
磊石道观位于武夷山马头岩,俺从兰溪村出发从山中小径直插过去,徒步大约一小时可到。
满目青山树林,满盆地的茶山,远近重叠的翠绿茶叶正在采摘中;五丹石马并列,势如五匹骏马竞相奔槽;唯一的古建筑磊石岩下的磊石道观傍山而建,带来古朴和灵性。
马头岩是武夷山三十六名峰之一。
在五马岩前有二道观:明隆庆年间(1576年)道士张德建建凝云庵(后称凝云道观),又有道士建磊石道观
据历史资料记载:清道光末年(1850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因病从云贵总督任上辞职,奉命返乡,途经武夷山兴游碧水丹山美景,置身于古文化诉说历史中,心情特别喜悦舒畅。当他游罢武夷宫三清殿、止止庵等胜景,沉醉在古文化的遐想中,再登上马头岩,进入高山谷地时,见五马奔槽奇岩,满山的古树、茶园,道观等又有另一番的感慨。灵光秀色吸引他步入凝云庵,观赏奇妙无比的半嵌入奇岩下的观阁,于是欣然挥笔题匾“凝云庵”,并书写“高岗独立”斗方大字,至今石刻还留在岩上,但“凝云庵”只留断墙遗址和岩下木屋。
1999年,村落与庵堂已全迁出,人去楼空,房屋已拆,见到的是一堆堆土黄色的倒墙,只留下磊石道观,有莲花山下来的老道长在持观,并不断维修保护。村民们继续再耕管茶山,并不断地把老宅地基、老菜地开垦成茶园,也种树,才有现在的壮观美景。
走山看茶的深山古寺
“千万峰中梵室开”这是柳永形容武夷山佛教鼎盛的句子,形象地反映了唐宋时武夷山佛教鼎盛、寺庙林立的景象。
据民国《崇安县新志》第二十卷《宗教》统计:武夷山佛教兴于唐朝和五代之时,共有寺庙54座,宋朝共有寺庙72座,迄到明朝,有100余座,清朝寺庙接近200座,民国以来明显减少。
该志书还记载:“本邑释教徒以唐时哀寿禅师、扣冰和尚为最著,而宋之祖鉴大师、卯斋和尚次之,寺庙极多……”印证柳永少年诗作中的佳句,可识信之不廖。
白云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武夷山白云岩又名灵峰,位于九曲溪的九曲尽头,重岩叠嶂巍然屹立于云际。
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在腰际飘移,忽聚忽散,分分合合,以此故名。
拍摄 by 青简
白云寺依崖而建,古称“白云庵”。
宋代学者吕祖谦曾在此结庐以学,后为道姑所据。明末清初,慈觉和尚游至此,将白云庵改建为寺庙。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乃武夷山有名的寺庙。
原来仅剩几堵残垣颓壁,今又重建,称“白云禅寺”。
在寺内南望九曲溪上游,道院洲盘亘中游。
对面火焰峰秀拔挺立,俯视星村镇屋宇楼台,栉比鳞次,风景独好。
路线指南
武夷山白云寺食宿路线完全指南
慧苑寺:人间烟火处,佛前一缕香
传说有个名叫慧远的和尚来到天心庙附近坐禅,建立慧苑寺,而位于慧苑寺边上鸟语花香的幽谷便命名为慧苑坑,现存的寺院建于清乾隆年间。
慧苑寺,又名法华寺,始建于宋,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由一组山峰构成,奇特清丽,松竹苍翠,七星泉飞瀑声势壮观;玉柱峰高耸直入云端,武夷山慧苑寺便在岩下。历代屡毁屡建,现寺院为2001年修复后样式。
朱熹曾在寺中住宿攻读,留下木匾"静我神",残匾尚存。
慧苑寺实属典型的徽氏建筑,砖斗墙、云水脊、马头墙一应俱全,玲珑小巧,端庄秀丽。
内有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观音殿等建筑。
寺后有大山、竹林,寺前有武夷山三十六峰之一的玉柱峰和流香涧,环境清幽。
殿内抱柱的一幅对联写道:"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这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对联之一,迄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大殿外则是一幅"涧绕流香心洗涤,峰攀玉柱佛庄严"的对联,巧妙地把寺院前面的景观(流香涧、玉柱峰)嵌入联内,颇有韵味。
玉柱峰的峰腰尚存石阶,从石阶尽处架梯可上峰顶,传说朱熹曾在峰顶居住。
天心寺:名刹落山心,禅茶得永乐
天心永乐禅寺,是深藏于武夷山中的一座佛教名刹,四周古木参天,篁竹蔽地,鸟鸣蝉噪,意境深邃,步入寺内,恍如游仙,大有“天外天”的神秘之感。
“平衍之处日葛香林,禾忝环匝,竹树森列,望之蔚然,犹濠濮间云。”
禅寺始建于唐贞元年间,是武夷山最大的寺院,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
初建时称为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坐落于武夷山方圆120里的景区范围中心而得名。
天心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康熙帝御书“佛”字刻在大弥勒佛雕像后的岩壁上,十米见方,堪称华夏第一。
康熙年间,国师铁华上人法嗣果因禅师,领众修禅,大振宗风。光绪25年(公元1899年),鼓山德容大和尚奉旨主持重建,大兴土木,广增庙宇,弘扬佛法,禅寺由此鼎盛。
唐乾符元年中秋之夜,扣冰古佛在此望天心圆月而开悟,留下“天心明月”的著名禅学公案,后人为纪念古佛的禅学境界,改名为天心庵。874年和900年诗僧贯休两度在天心庵挂单,并与扣冰古佛品茶说禅论时务,二人羝足交心,相见恨晚,并写下《怀武夷山僧》等多首诗以纪念。
在天心永乐禅寺可以吃午斋,功德随心就好,吃饭时要保持安静,吃完了自己洗一下碗筷。
妙莲寺:裂隙悬空中,扣冰古佛卧
莲花峰是武夷山风景区三十六峰之一,在风景区的北部,背倚景区主峰三仰峰的西北坡,海拔536米。
山峰并不高,但势突兀耸峙,丹崖峭叠。而就在此山之巅的洞穴内却隐藏着独特的古寺庙“深藏古寺”——妙莲寺,成就莲花峰的特色。
妙莲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修建于莲花峰山巅悬崖岩穴中,峭壁上的长长栈道,盘绕在岩石上,远眺犹如一条长龙,长龙之上撑起一座空中楼阁。
一线天然裂隙之中,除寺门外,内殿建于岩隙之中,无一砖一瓦及任何支撑柱。
全长30多米,其中设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及扣冰殿。
有着这样规模的悬空寺在国内极为罕见。
青恋翠岗环绕,环境清幽景色秀美。
在上峰巅石磴道末端,左右相对矗立两座巨大的圆形峰石,如两朵含苞欲放的莲花。
在妙莲古寺前庭旧址石阶上侧,有一高耸石壁,壁上刻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八字录自《般若心经》。
抬头远望,可看到我国南宋理学家朱熹题字的大石刻“白崖仙丹”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相传此地是武夷山“船棺”藏放最多地域之一。
扣冰殿于妙莲寺,涵义深切。
“流连异水奇峰,置身古佛洞天,欲寻访百千年以往扣冰和尚所垂示之奇佳佛缘。”
下山栈道的一处石窟中,岩雕着一尊巨大的扣冰古佛卧像,长二丈余,高六尺许,再现扣冰和尚84岁圆寂于福州鼓山之时的瑞像。
你想许个什么样的愿望?
我们翻山越岭寻古迹访名筑,希望挖掘武夷山里的每一个角落的文化
配上一杯好茶,平复这浮世喧哗,现世安稳静待花开。
心会在安静神圣的地方变得温和,变得敏感,变的纯净
这时候你会远离浮躁和不安,发现真正的自己和向往的人生。
这些神仙境地,并没有那么明晰或固定的原由和用途。
有的属无奈忍受苦寂,有的为着意享受清幽;
有的是面壁图破壁,有的为终南寻捷径……
不一而足。
但是,这些寺庙和道观,无论它们因何而建,因何而变,因何而毁,均是不同历史时期与特定社会环境的沧桑孑遗。它们曾耗尽了多少先人泪血,绞尽了多少智者脑汁,经了太多的沉重与辛酸,经了无量的辉煌与荣耀,全息地承载与浓缩了博大悠远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
它们宿命要沉淀并结晶为武夷山独特的、让世界更加瞩目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巧夺天工的灿烂文明史迹奇观,与碧水丹山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使武夷山更加厚重神奇,更具审美蕴涵。它们也期待人们去更深地品味,更多地呵护!
此时此刻,你——想许个什么样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