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老茶,何为中期茶
随 着普洱茶的兴起,目前茶叶市场上有一种趋势:“不爱新茶爱老茶,比起过去以绿茶品饮为主,以新爽为贵的风气来说,作为后发酵的普洱茶以老为好,茶叶越陈越香,越陈越贵”。经过长时间的陈化,香气与口感都会越来越好。
那到底“何为老茶,何为中期茶"?普洱茶的历史上有没有老茶这个概念,在1973年普洱熟茶发明之前,普洱茶是滇青茶叶的统称,散茶叫滇青,塑型压制成饼、砖、沱的叫青饼、青砖、青沱。
普洱茶传统上只有边销和外销,内销供应的主要是四川、重庆一带,主要是以青沱为主,茶分类也是规为绿茶统计,品饮也是以新鲜喝为主,所以有“下关沱、沱江水”的传说。
唐鲁孙在《北平四川茶馆的形形色色》一文中记录了普洱茶的饮用情况:“重庆和西南各地的茶馆,很少有准备香片、龙井、瓜片一类茶叶的,他们泡茶以沱茶为主,沱茶是把茶叶压制成文旦大小一个的,拆下一块泡起来,因为压得确实,要用滚热开水,闷得透透的,才能出味。喝惯了龙井香片的人,初喝觉得有点奇怪怪的,可是细细品尝,甘而馨逸。有若干人喝沱茶上瘾,到现在念念不忘呢,普洱茶是云南特产,爱喝普洱茶的人也不少,不过茶资比沱茶要稍微高一点。”
从这段文字记述来看,民国时期四川、重庆等就有喝普洱茶的习惯,难怪现在好多重庆茶友有一个沱茶情结,其实唐鲁孙说的沱茶是下关沱茶,也是普洱茶,只不过是用料,压制型状不一样罢了。
民国时期有提起普洱茶储旧以后在销售的记录,目的是让茶性没有新茶那么烈,苦涩消退,由于高温高湿,青茶转化为汤色红浓,也就是现在有人说民国时期有“红汤普洱”一说,但是也没有这个老茶的说法,找遍普洱茶的历史文献也没有。
市场上流行的老茶说法,实际来源可能还是香港,比如说大部分茶商采用“十年出仓”,这样的工艺,那么市场判断老茶则“十年即为老茶”。对于老茶陈化时间的定义,估计每位茶都有不同的心得。原因很简单:“通过存放转化普洱茶,环境的影响大过于时间的因素。高温高湿的沿海地区,香港等地,十年转化出的普洱茶可能已经是红汤已显,生涩已退,可以规为老茶。而对于象云南昆明,北方一些比较干燥的的地方,十年可能生涩都没退净"。所以“十年为老茶",以时间节点来定义老茶是不科学的。
2004年农业部对普洱茶的标准,在术语和定义对“熟成”做了一个解释:“熟成是指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及其压制茶在良好仓储条件下长期贮存(十年以上)或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人工渥堆发酵使茶多酚等生化成分经氧化聚和水解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形成普洱茶特定品质的加工工序”。其中有贮存十年以上,演化到市场上,就有了十年以上称为老茶一说了。
老茶的"老”指的是时间沉淀下的“陈韵”而不是用一个时间概念来区分,真正“老茶”必须具备"汤香水鲜活”的特性。
现在市场上说的"中期茶"也是近两年普洱茶圈流行的,大摡说的是2005年到2008年这个时间段的茶普洱茶,至今也有十年左右,开始生涩退净,适合品饮了,也是以时间轴为区分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茶多酚转化到15%以下,就可以称为普洱茶老茶了。这种科学上的分类方法,我们普通消费者还是算了,不就喝个茶嘛,弄成植物科学家了。
时间是普洱茶最好的朋友,也是老普洱茶的基本属性,不管十年也好,二十年也罢,存储环境合适,干净卫生健康是一杯茶的最低标准。那么多的概念,茶友作为茶席上的谈资就好,分得清分不清老茶。都不影响我们喝到一杯好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