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录清代胡延《长安宫词》中的一首,这是《长安宫词》写茶的两首之一,同时也是宫廷诗。把“长安”和“宫”连接起来,从唐算起时光已经过了一千多年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支应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逃来西安,成立了支应局,以西安知府胡延为提调,负责接待事务。西安在历经千余年后,又一次短暂成为全国的行政中心。慈禧西狩长安,“跪皇上”又成了西安城不大不小的一个事了,渭北青年于右任反对跪皇上,反对帝制,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胡延这首诗记录的是慈禧太后西逃至西安的茶生活。作者胡延以西安巡抚的身份专门负责慈禧太后一行的接待工作,所以都是第一手见闻。恰好,胡延又爱写诗,他很兴奋,他就把这段故事用诗发了朋友圈,同时起了个吸睛的标题“长安宫词”,记录宫廷秘闻,这是其中一首。
慈禧太后一生穷奢极欲,大概如民谚所说“凤凰落架不如鸡”,以难民身份逃往西安诸事不敢苛求,“行厨惟恐食单奢”,“鸳浆麟脯”也就免了,但有一宗不能降了规格,就是饮茶。
麟脯是干麒麟肉,味极鲜美。由北京到西安有数千里之遥,什么都可以不带,“鸳浆麟脯”竟视为无用之物,但煮茶的“石铫砖炉”非要带往西安。“老佛爷”喝茶特别重视择水,喜用山泉水烹茶,返程经过临潼,因“临潼无山泉,特自长安载西关井水一车,足一日之用”。由此可见,慈禧太后治国无方,当个茶人还是满够资格的。
慈禧太后在西安的日子里,各地勤王的、觐见的、买官的都蜂拥而至。陕商首富吴周氏,即泾阳的“安吴寡妇”也去西安拜见了慈禧,除一次捐贡白银十万两外,还带了一些土特产贡品,其中就有泾阳的茯砖茶,安吴寡妇上贡是说:“这是泾阳特产茯砖茶”因“茯”和“福”同音,慈禧听了高兴的说:“福茶好茯茶好!”安吴寡妇因此被慈禧收为义女,被封为“护国夫人”即二品诰命夫人。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就有这一段。
诗中“铫”(音 diào ),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了“石铫”。话说当年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清末震钧《茶说》又谈到,“铫以薄为贵,所以速其沸也,石铫必不能薄;今人用铜铫,腥涩难耐,盖铫以洁为主,所以全其味也,铜铫必不能洁;瓷铫又不禁火;而砂铫尚焉”。所以,紫砂铫取石铫形意而成壶,但已不具烹煮之功,仅作沏泡专用的茶具。由此再看看某些人追捧的铁壶,这识见真是不如古人唉。
【长安宫词(第九十二首)】
胡延
石铫砖炉听煮茶,
行厨惟恐食单奢。
鸳浆麟脯都无用,
只载城西水一车。
自注云:“延七月杪,奉命勘视东路行宫跷路。慈圣谕饬各州县官,不得妄事供张,一切务从俭约。早晚两膳,仍依传单备进,由膳烹饪。惟去秋西幸,沿途井水味劣,此次命汲本地山泉,以供御茗。临潼无山泉,特自长安载西关井水一车,足一日之用。渭南以下,皆有山泉,不复用西关水矣。”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奚斌锋学书)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