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蹭茶黏事之一
茶品自高话千山
茶,不是我的职业,于我只是爱喝而已。
茶,作为一种5000年的古老文化,了解下还是有些必要。渭河和汉江流域的秦岭半山又是中国茶叶的发源地,学些茶史也是情在理中的事。
在读图和短视频盛行的今天,学习的窗口很多,于是冒打误撞地加入了《茶曰三人行》陕茶新媒体营销公益学习群,受益匪浅,一体两翼的营销理念记忆尤深。
在秦岭之南的陕南上班,身处被无以数计的山峦和河流湖泊包围的秦巴盆地汉中,因业务的关系常下基层11县区,近朱者赤,不由得与茶相交的时候就多了一些,收入又不高,久而久之,便生出了几起蹭茶的黏事。
LOMO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2018年9月,我所在的汉报传媒集团正与省广播电视台7套合办时长15分的《发现汉水人家》节目,在市农业农村局王副局长的介绍下,栏目组驱车前去离汉中约110公里的宁强县千山茶业采访,储备节目。
9月,非陕南绿茶生产季,对茶企也是尴闲的。秋风爽人,在王有泉先生的亲陪下,把中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的3000亩千山茶业玉皇观茶园转了个通透,又看了十几年来已无处安放的各种石雕和木雕等艺术收藏品。
不烟不酒,沉稳简言,干练至极。午饭之后,王总赠送了8罐千山青木川牌汉中仙毫,也就是多年前曾享誉市场的“宁强雀舌”,茶品自高不在话下,有意思的千山小铁罐的特色反而特别吸引人。千山小铁罐来汉,随即被同事抢光。
返汉的当夜,立即完成了《千山佳茗青木川》的电视节目文学脚本,后因季节等原因节目未能如愿拍摄。脚本搁置至2020年4月初的陕南绿茶季,我想以图文的形式了结此事,便将文稿与朋友圈借来的千山美图排版在我微台《汉像》、《光影陕西》头条账号等平台做了推送。虽至今未曾去过青木川领略千山新作瞿家大院的风采,之后便四处摘文借图,陆续串联了《千山茶业与文旅融合的图腾》和《茶语文心:青木川瞿家大院》拙文再为千山发声,遂了结了此桩百里蹭茶的事。
千山茶业从2003年创办至今17个年头,在王有泉的运筹帷幄下,风生水起,绘声绘色,如今俨然成为陕茶品牌的中坚力量。近日,历经近7年光阴呕心修缮的青木川古镇360年的清中期瞿家大院建筑群已全面完工,王有泉打造的这个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终于重见天日,为青木川4A级景区再添高光。近来,汉中文旅官媒等新媒体相继宣推瞿家大院,足见这处景观人文价值的可观可赏与可贵。
新的未必全好,旧的未必不好。新的诞生也会在岁月磨洗中变老为旧,旧也是来自新。没有新哪有旧,旧的也未必全有价值,但有意义的旧在国中不计其数。当旧有了文物的定义时,它一定是历久弥新,令人惊叹与向往的。
从单纯的旅游概念把瞿家大院称为简单的民宿相提并论,其实是很狭窄的思维。纬度和经度的视野没有置放于其码更为高度的宏观层面上,从生产力的构成角度看,千山将农业、商业与文化三大板块能够融洽地揉撮为整体运作,即所谓的集团化方向迈进,站此高度看,瞿家大院的重绽光彩,是高屋建瓴的产物。站在产业中观的视野看,涉猎内容为茶业、收藏、文物、旅游,文化、艺术、住宿、餐饮、休闲、康养等高度集成的现代农业田园观光综合体。站在微观的角度看,因茶而兴,因茶而富,解决了周边农村劳动力的诸多就业问题。
所以,以千山茶业的源起到瞿家大院的开放,其战略方向和产业格局及商业模式,走的是不断融合发展之路,那么,瞿家大院与500亩茶园相依相偎,应是除云南普洱柏联庄园之外中国第二个“千山茶旅庄园·现代农业观光综合体”的定位,茶与旅等关联元素的有机融合,才会促成了千山事业砥砺潜行的高光高能的绽放。
品牌构成内容的原则包括企业名称和注册商标两项基本的基础内容。在千山的战略定位上,目前总体来看正在主打“千山”这个总体形象传播,“千山茶业”今后可能属于“千山集团”这个“千山”总品牌的一个细分内容了。而“青木川”既是千山茶业的注册商标,又隶属于一个知名的文旅品牌,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但目前仅用于千山茶叶品牌上。有关品牌的精准定位,是目前千山传播所面临的抉择。
作者: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