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安溪茶乡,乐享关乎茶与生活点滴感悟。了解更多铁观音知识可以加茶农【c1574792342】知茶,懂茶,分享茶经验才是我们的初衷。
对于喜欢武夷岩茶的茶友们来说,岩韵是俘获茶友们的一大特点 ,其独特滋味感不断吸引着众多茶友共同探寻。对大多数接触岩茶的茶友们来讲;岩韵是虚无缥缈的存在,不好辨析,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叫“岩韵”,但是有悟性的朋友三五个月就能推开岩韵那层门,并能有所悟。
真正的岩韵怎么认知呢?其实并没有捷径,所谓岩韵的认知需要不断的喝茶累积,如嗅觉、口腔、味蕾等记忆。需要朋友们不断的在喝茶中不断思考、纪录味觉感官,积累成经验并终转换成潜意识的味觉、感官记忆,这种复合性质的记忆感,反过来帮我们更好的提高岩韵的认知。
武夷山的茶分为正岩、半岩、州茶、高山茶、外山茶。对于岩韵的表现,正岩产区最好,半岩有一定的表现;州茶、高山茶次之,外山茶则没有表现。
有的人说岩韵是石头香,粽叶香,枞香,野草枞香,花香,有的人说岩韵就是:“岩骨花香,活甘清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岩韵的基础的四大特点:“活、甘、清、香”。其实这些特点在中国其他茶系里都有表现,并不是岩茶的专利;但它是岩韵的基础,在这基础上还有一些更深的表达!
活: 指这泡茶有灵性、入口顺滑、饱满度高,叶底鲜活、水感灵动及味觉感知活灵活现。
甘:指回甘、甜度。
清:指汤色清澈透亮、韵感清晰,品饮时具有神清气爽清新感(如野山场气息)
香:指武夷山的岩茶不同香气的表达(真香、兰香、清香、纯香),不单指气味的香感,好茶当表里如一。
岩韵的展现除了上述的基础四大特点,亦包含武夷山独特地理环境所呈现的山场气息,我把它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浓度高:好岩茶的内质丰富、浓度高,茶气重,滋味感非常浓厚,主要由于正岩的山场日照的时间较短、相对阴凉潮湿、日夜温差大,造成茶树生长的周期较为缓慢,在相对缓慢的情况下,茶树所吸取的营养的速度也就会更缓慢,但是沉淀(吸收)的会更多营养成分,也正是这个生长周期的原因及独特的地理和小气候,造就了正岩山场茶叶的浓度及滋味感。(武夷山的茶叶采摘时间约为四月中旬谷雨后开始,五月中下旬结束,比大部分地方茶都晚。)
二,甜度高:即回甘度,正岩茶如果在工艺没有失败的情况下,整体回甘度,甜度比半岩、高山茶更深层,钻的更深;例如;高山茶回甘度也特别好,但是欠缺深度,味蕾会感觉到浅薄的变化。
三,骨头硬:骨头是什么呢?古人云:“气味清和兼骨梗”,质感称为骨,汤味称为韵。《茶经》记载:“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好的土壤种植环境的丰富了茶树本身内质,也造就了所谓的骨头,骨头强了,耐泡度高,甚至具备再生能力。(如慧水、鬼铁8~9泡后滋味不强了,留存至2~4小时后,烧水再泡,也许会第二泡茶气再次展现。)。
四,立体感强:好岩茶具备一定的收敛性,口腔的立体感觉为明显,更能体现层次感;茶汤入口饱满度强且丰富,线条感表达清晰;如味蕾有的非实体颗粒状感感知,嚼之有物;正岩茶会在口腔中立一个空间,并且有明显的层次感,所谓层次感通过空气中的香气、口腔中的香气转化及改变、口腔中舌头触觉对于滋味感知的转化及改变,口腔前后段层次感、香气的变化表现明显且每泡皆不同。可以较好的体现古人说到的:"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滋味浓而愈醇,鲜滑回甘”。好的岩茶在后水(5~8泡)阶段,整体喉韵、腔韵及持续性要比普通岩茶的表现更为明显。
补充:
1,火工香不是岩韵,是焙茶师傅的用心和功夫。
2,正岩指武夷山核心景区;三坑两涧指“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及悟源涧”
3,后水一般是指5-6泡之后的茶水。与后水路不相同。
4,正岩山场很多茶都会表现出清凉感,野草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