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分为四大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华北茶区
西南茶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砖茶)和普洱茶等。
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形复杂,有些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其后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土壤状况也较为适合茶树生长。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年平均气温19度——22度,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度——14度,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00毫米。
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量达约占中国总产量的2/3。生产的主要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以及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度——18度,冬季气温一般在-8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茶区年平均气温为15度——16度,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10度左右。年降水量较少,为700毫升——1000毫升,且分布不均,常使茶树受旱。但少数山区,有良好的微域其后,故茶的质量亦不亚于其他产区。
茶的分类
以颜色(或制作工艺)分类:
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
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
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绿茶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等特点。
炒青、烘青、晒青顾名思义杀青的工艺一样区别在于三种茶叶分别采用炒干烘干晒干工艺,蒸青是采用蒸气杀青的方式。蒸青应具有三绿特征:干茶深绿色,茶汤黄绿色,叶底青绿色。晒青色泽墨绿或黑褐,汤色橙黄有不同程度的日晒气味。烘青绿茶外形挺秀,条索完整显锋苗,色泽绿润,冲泡后汤色青绿,香味鲜醇。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
绿茶可细分为
炒青绿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眉,秀眉,贡熙等)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华顶云雾,高桥怠峰等)
青绿茶(滇青,川青, 青等)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红茶--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
又称发酵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汤色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代表茶有滇红、宜兴红茶
红茶可细分为: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干茶带有浓烈的松烟味。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红等)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滋味浓强鲜
乌龙茶--青茶 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
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代表茶有文山包种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 武夷大红袍
青茶可细分为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凰单枞,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
干茶色泽青褐汤色黄红,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醇,叶底有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绿叶红镶边,三红七绿”的特点。
白茶--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主要产区在福建省(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