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作者:茶修王琼 更新时间:2022-07-22 14:30 阅读:862

白茶的起源时间,在茶界颇有争论。


若以文献为准,今日能见到的最早关于白茶工艺的记载,是明代田艺衡的《煮泉小品》:


“芽茶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接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况作人器不洁,火候失宜, 皆能损其香色也。”


不以高温杀青,而仅以日光晒制。明代记载的工艺,已与今日的白茶颇为相近。


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可思维稍一跃进,便会心生疑惑:白茶如此简单的制作工艺,为何直到明代才被发明?


从汉代的“武阳买茶”到蒸青绿茶成熟的唐代,六大茶类全都没被发明,但茶叶的贸易仍在进行着。这数百年的时间里,茶又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呢?


一个大胆的推测:白茶,才是最早的茶类。毕竟,储存茶需要茶干燥,而干燥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日晒。


在“只有技术,没有科学”的古代,许多的手艺只是口传心授、不立文字。于是在时间的长河中,日晒这种口口相传的简单工艺,被人忽略、遗忘。


两千年前,中华大地上的第一批茶,也许就是这些日晒茶——清甜的香气,古拙的工艺,与今天的白茶相差无几。


兜兜转转,在这新时代中,白茶终于重归众人的视野。


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以上的推测,只是源于白茶制作工艺的小小想象,并无确凿的证据,但也不妨碍我们思索、追忆。


白茶可爱的地方,就在于其工艺的纯粹与天然。不杀青,便留下了转化的空间;不焙火,便没有了烟火气息。东方哲学常以天地为师,那么白茶便可说是“厚土所生,苍天所制”。


喜欢这份天造地设的淡雅,与价格和市场势头无关。


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白茶的分类,相比起其他的茶类也要简单许多。


不似绿茶有那么多的品类工艺,也不似普洱有复杂的评级和山头之分。白茶通常只分三个等级:银针、白牡丹、寿眉。


不考虑采制时的一些微妙差异,制作时只取茶中的芽头便是“白毫银针”。取一芽一二叶,便是“白牡丹”。更粗老些的一芽三四叶乃至无芽茶青,制成的白茶就是“寿眉”。


简单的分类,让当初还是茶小白的我直呼人性化。


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也许有人会问:我怎么听说寿眉之上还有一个等级,被称为贡眉?


关于贡眉的定义,众说纷纭。而在最新的白茶体系中,它被独列一档——只有用群体种茶树的茶青制成的白茶,可称贡眉。


群体种茶树,又称“菜茶”——区别于扦插繁育的“大白茶树”,菜茶是用种子种下、自然繁育的茶树。如果追溯起来,菜茶才是现今所有茶树的始祖。


就像龙井中的“群体种”极受追捧,菜茶所制的白茶也是茶中珍品。


自然生长,所以根系发达;基因多样,所以滋味丰富。这就是贡眉独特的迷人之处。


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王琼老师喜爱白茶的这份淡雅,同时也看重茶汤滋味的丰富度——有趣的人,有百般爱好;有趣的茶,有千种滋味。


于是,由王琼老师引领讲师团队监制,一款高山荒野茶园出产的贡眉,隆重推出。


— 高 野 小 白 —


高山·野放·群体种·一芽二叶


年份:2020年采制,2021年压饼


茶类:白茶


品种:政和菜茶(群体种)


产地:福建·政和·澄源(高山抛荒茶园)


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茶园的来历颇为曲折:数十年前,知青上山下乡,在高山中播种、栽树,种下了这一片片海拔800-1200米之间的高山茶园,至今,平均树龄已有45年以上。


但茶园因时代的缘故遇冷、抛荒,无人问津多年。待到白茶复兴,前人栽树,后人获益。


世间的好事,往往是起于微末,成于机缘,却好的糊涂。成事时,摆在眼前,就已经无可选择。


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因为抛荒,所以无人管理,不施肥,不打农药,完全任其自然生长,高野小白的香气与野韵,也由此而来。


茶树荒弃多年,茶树枝干较高,只采春茶一季,取一芽二叶,故而产量十分稀少。


茶的品质与滋味,不辜负这份珍稀。饮之,香气清透,花香馥郁,山韵悠长。


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荒野高山茶,最珍贵的地方,还在于其转化空间极大。


白茶有“三年药七年宝”之称。但转化的前提,还是内置丰厚,工艺得当。


将高山的风土与一年的积淀,汇集在一芽二叶中。转化的空间,当然无可限量。


这是一款让人惊艳的白茶。


工艺简单的白茶,为何出现的比绿茶还晚?


更多文章


请关注公众号:和静茶修!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