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到现在,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作者:南唐拾茶 更新时间:2022-07-24 08:56 阅读:314

论及武夷岩茶大红袍,单单是“岩韵”二字已经足以让人心生神往,“岩骨花香”四个字则更是令人倾倒不已。


今日忽然与人谈论起北宋年间的龙凤团茶,即武夷茶的前身。


龙团凤饼,是采用福建北苑产的鲜嫩茶芽精制压印而成,因茶饼表面上印有凹凸龙或凤的图形纹饰而得名。


没错,龙团凤饼是上贡给皇帝享用的!


有些茶饼表面,还用纯金镂刻金花点缀,华美、奢华。就连老板宋徽宗,都提笔写下“龙团凤饼,名冠天下”的评语。龙团凤饼,听这名字就知道,非皇族不可享用。对比“茶砖”、“茶饼”、“沱茶”等名称,高级感直线下降!甚至有点掉价。


果然还是宋朝人会玩。


那么问题来了——被做成龙凤团茶的,制作工艺是属于绿茶还是乌龙茶???


这个问题问的十分深刻有内涵,问得好!这就要追溯到武夷茶的前世前前世了。


武夷茶自有传颂以来,至今已2000余年。


汉朝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军灭了闽越国,并诏令将闽越民举迁江淮之间,以虚其地。当地官员将武夷茶献给汉武帝,武夷茶纳贡从汉武帝开始。但史志中未见汉代武夷山产茶记载。


考古发现:城村汉城遗址数以万计的陶器里,有大量茶具—茶壶、茶杯,证实汉代闽越国先民种茶饮茶的实事。


从过去到现在,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汉武帝剧照


唐代


唐玄宗于784年诏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道教将武夷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佛教寺庙也大兴,武夷山名声日高,据林祥瑞、刘祖陛《福建简史》记载:“唐代福建的土特产就是山区的茶和沿海的盐”。武夷山茶自然包含在内,例证有:唐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写到送武夷茶—晚甘候;唐徐寅《尚书惠蜡面茶》(系福建最早的茶诗,已1100多年)写到唐时武夷茶采制的时间、礼祭、制作、运输、煮饮和受赠者的感激之情。


从过去到现在,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宋代:武夷茶处于兴盛时期,主要制作龙团凤饼茶。


从过去到现在,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龙凤团茶


武夷茶是建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苑上贡团茶中包括武夷茶,如苏轼《荔枝叹》“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清董天工《御茶园旧贡茶有感》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都有记载。



斗茶盛行,成纳贡选品和游艺项目。



武夷茶与儒、道产生了密切联系,朱熹、白玉蟾等,种茶、饮茶、写茶,都留下了许多诗词和美丽传说。



元代:主要制作饼茶。


元世祖忽必烈喝到大臣高兴(福建路招讨使行右副都元帅)献送的武夷茶“石乳”,备加赏识,于至元十九年(1282年)由当地官员承办贡茶,高兴曾几次亲入武夷山,监制贡茶。元大德五年(1301年),由高兴之子高久住任福建省邵武路总管,奉命到武夷山监制贡茶,并在九曲溪之四曲南畔建皇家御茶园,制作贡茶,当时园中场工250户,采制贡茶360斤,龙凤茶5000饼以入贡,后又逐增,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增至960斤。贡额年年加,茶农苦不堪言,出现茶园抛荒、茶产下降。现今四曲北岸题诗岩还保留3块铭记当地官员建园和监制岩茶的摩崖石刻。


从过去到现在,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忽必烈


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喊山”仪式就兴其时的武夷山。


在御茶园东边筑喊山台,每年惊蛰日,崇安县令率领御茶园官员、场工前往行祭,供置三牲、点香燃炮、宣读祭文,读完后顶礼膜拜、击鼓鸣金、率众人高呼“茶发芽!茶发芽!……”据说祭拜呼喊后,通仙井井水会慢慢升高,系神力所为,传得玄乎。


明代:朱元璋诏令“罢龙团,改制散茶”。


武夷茶由蒸春团饼茶逐渐改为晒青、蒸青散茶制法,后期改进为炒青绿茶。提高了武夷茶的产量和质量,陈椽认为“炒青绿茶的发展,可说是制茶工业领域的大革命”,促进了武夷茶的发展。


明徐火勃在其《茶考》中记载:“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矣。”


从过去到现在,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朱元璋


明万历三十五年,荷兰商船来澳门购运绿茶转运至欧洲,其中主要是武夷茶,开了武夷茶外销先河。


清代:是武夷茶大发展的时代。


武夷茶由绿茶发展到乌龙茶—武夷岩茶。



清初崇安县令殷应寅曾招安徽黄山僧制松萝茶(发了酵的炒青绿茶)在反复摸索改进的基础上,于康熙后期率先形成了岩茶(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产制武夷岩茶。


从过去到现在,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康熙剧照


创制了小种红茶:红茶发源地—武夷山星村桐木关。



当地山高林密、雨多雾浓、湿度大、春季多雨少阳,制茶无法用日光晒青,大多靠室内松柴烘青,炒揉后的茶叶又是用松柴烘烤,茶中有松烟味,称正山小种红茶(烟小种)。


关于红茶起源时间,曾有四种不同说法:①明代中期;②明代末期;③清中期;④19世纪中期等四种说法,多数说法是在清代。


创制了龙须茶:以武夷山八角亭所产最佳,清末民初,主要运输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一带,深受海外侨胞欢迎。



茶品、茶种及其生产制作技术迅速向外流传,武夷茶名扬中外,并带动了周边地区茶业的发展。



民国期间


战乱影响,茶叶销路不畅,产量下降,1914年茶销量仍达45万斤,到1948年仅13000斤(其中正山小种红茶3000斤)1938年福建茶叶改良场迁到崇安县;1942年在崇安兴建“中央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


武夷山成了全国茶叶研究中心。许多著名的茶叶界前辈,如吴觉农、张天福、王泽农等都曾在研究所工作过。他们在武夷山开茶园搞试验,取得许多成果,如试制成功“九一八”揉茶机、林馥泉在此期间撰写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等,为茶业发展作出贡献。


从过去到现在,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张天福


新中国成立至今,武夷茶经历了从恢复发展到现在的快速崛起发展阶段。


现今武夷茶面积达10万亩,总产近1000万斤,比1978年增13倍以上,比1948年总产13000斤,更是天壤之别;2002年武夷岩茶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种》,2003年武夷山获国家文化部“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6年6月武夷岩茶(大红袍)手工制作技艺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红茶获国家商标局核准证明商标。进一步提升武夷茶的声誉与地位。茶业已成武夷山支柱产业。


盛世茶兴,武夷茶的发展前景看好,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确保武夷茶稳步发展。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被做成龙凤团茶的,制作工艺属于绿茶,到了清朝,制作工艺才从绿茶发展到乌龙茶。


武夷茶元代以前主要是产制团饼茶和蒸青晒青散茶,明代出现炒青绿茶,清代初研制出乌龙茶(岩茶)、红茶、龙须茶。


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而武夷茶是武夷红茶和武夷岩茶的总称。


武夷茶甚至被欧美人直接叫做中国茶,可很多人却分不清武夷茶:武夷岩茶和武夷红茶,甚至以为两种是同一种茶类,至于内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从过去到现在,武夷茶的前世今生



欢迎关注【北纬28度】,关于茶、武夷山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哟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