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明明在临沧,为什么会出现大理种?

作者:茶业复兴 更新时间:2022-07-24 10:21 阅读:485

云南关于茶的最早文字记录见于唐代樊绰《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永德野生茶树以张宏达分类体系中的大理茶(C.taliensis)为主,少量滇缅茶(C.irrawadiensis),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约有10.5万亩野生大理茶树群落分布,其他乡镇分布区域约1.5万亩。


2019年8月,杨世雄博士实地考察永德后提出,永德是大理茶种重要的自然分布区和栽培起源地,老茶园最早栽培的茶组植物是大理茶,以及大理茶与茶种(C.sinensis)植物自然杂交而来的多样性茶树群体,勐库、凤庆等大叶种茶树良种是后来引种的。 永德及周边历史上较有名气的茶有镇康大山茶、感通茶、湾甸茶、金齿茶、木邦茶等。


永德明明在临沧,为什么会出现大理种?


左边大理茶(C.taliensis)与右边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对比


明代初期的“镇康大山茶”可能属大理茶种,产地包括今永德、镇康及缅北果敢;明景泰六年(1455)《云南图经志书·土产》载:大理府感通茶“产于感通寺,其味胜于他处所产者”,据专家考证,感通茶属大理茶种,该书还记载湾甸州“与镇康间其孟通山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彼时永德(镇康)曾属湾甸州,东北部毗邻“孟通山”,引种湾甸细茶是自然而然的事,据永康镇南胖一带傣族口碑相传,栽培型茶树源于湾甸州茶家寨;明万历年间黄一正《事物绀珠》载我国96种茶名,其地域从金齿(今保山)、湾甸起,向北绵延一直到今山东莱阳。另据清乾隆年间张泓《滇南新语》载:“滇茶有数种,生性者曰木邦,曰普洱,木邦叶粗味涩,亦作团,冒普茗名,以愚外贩,因其地相近也,而味自虐……”,永德(镇康)靠近木邦(今属缅甸),“生性”且“叶粗味涩”的木邦茶取道永德行销内地。


明清以降,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和茶(C.sinensis)的流行逐渐替代了上述较原始的茶种。


1950年后,边销茶原料一度紧缺,1960年起县茶叶部门开始收购野生茶调拨下关茶厂,1974年收购255担,为历史最高年份,据说有藏民反映饮用掺有野生茶的边销茶后产生不适,1975年下关茶厂通知永德停收。


永德人工栽培茶树的时间上限不详,但有人工栽培痕迹的古老茶树随处可见。民间将野生型及变异型大理茶叫做“野茶”“大山茶”,云南大叶种茶叫做“家茶”“真茶”,大理茶与大叶种茶杂交而来的叫做“大树茶”“假茶”“特茶”“二姨子茶” (含义与云县白莺山所称“二嘎子茶”类似)等。


永德明明在临沧,为什么会出现大理种?


大雪山野生茶(大理种)


亚练乡黄草山傈僳族村落有一棵大茶树,生长在海拔2038米的巨大花岗岩石上,树高8.2米,冠幅9.6米×9.6米,地径0.91米,花柱3裂,子房有茸毛,是永德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栽培型大叶种茶树,历经千年风霜仍枝繁如盖,年产毛茶4~6千克,著名茶叶专家徐亚和老师实地考察后颇有感慨地说到:以前业内公认的云南大叶种茶王树是1951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南糯山发现的一株高8.8米、主干直径0.83米的茶树,经国内专家多学科综合考察论证推断其树龄800多年,可惜1995年该树已枯死,黄草山大茶树是他见过最大的栽培型大叶种茶树。


2019年7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陈可可高级工程师考察该茶树后初步认定属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 )遗传基因占优势的栽培型大叶种茶;2019年8月,杨世雄博士实地考察后鉴定该树属普洱茶种。


永德明明在临沧,为什么会出现大理种?


黄草山茶王树


据村里1948年出生的李洪老人讲述,他已故岳父是生产队老队长,听说大茶树在傈僳人定居之前就已存在,当地人类活动历史存在断层,相传村旁石头旮旯地古代有“濮人”居住过,早年傈僳人在大田伙房等地开田时挖到过很多古坟,附近大森林里隐藏着一些古人开垦过的田丘痕迹。笔者认为,距黄草山直线距离不到10千米的忙度红岩洞是距今约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早期栖居着“红岩人”,稍后是濮人,明清时期有濮人后裔德昂人村落,在古老种茶民族濮人栖息范围内出现千年古茶树并不足为奇。


宋元时期,傣民族从今德宏迁入今永德,并向东南拓展,据《双江县志》载,1368年,罕甸率傣族人从镇康(即今永德县永康坝)进入今双江勐库建立领主政权,1485年,罕廷发土司派冰岛村岩信等4人到西双版纳茶山地引回茶籽栽培成活150余株,培育出被虞富连研究员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 的勐库茶。永德地处傣民族往返普洱—德宏通道,且县内崇岗乡、大雪山乡大部曾与勐库同属耿马地,就近引种了勐库大叶种茶。另据史料记载,1761年双江土司的女儿嫁给顺宁土司,陪嫁数百斤勐库大叶种茶籽(注:1斤等于500克,下同),繁殖变异后演化出凤庆大叶种,永德县乌木龙乡、亚练乡东北部原属顺宁府地,现存很多凤庆大叶种古茶树。


永德明明在临沧,为什么会出现大理种?


茶籽


据乌木龙乡木厂村1949年出生的俐侎老人罗志保讲述,相传当地最早的“家茶”是有人将茶籽藏在龙竹挑杆中从江外带过来,这种说法与《双江县志》记载的勐库茶种来源相似,都是从江外将茶籽私藏在龙竹挑杆中混过关卡,不同的是俐侎人祖籍地原本就在澜沧江以东的银生府,那里是云南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茶区,唐代就已盛产茶叶。


笔者总结永德茶根据地域和口感风格特点大致可分为东西两大茶区。


其中,东部茶区涵盖环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大雪山乡、乌木龙乡、亚练乡、永康镇东半山、班卡乡、崇岗乡等五个半乡镇,大雪山原始生态系统孕育了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高山云雾形成的漫射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合成,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高山温湿度有利于增加新梢持嫩性,土壤中的岩石沙土及腐殖质有利于增加鲜叶氨基酸含量,这一茶区的茶复杂度高,花香果香彰显,茶汤清甜,细腻度高,特点可用“清醇”两字概括,市面上有不少名为“永德大雪山”或“大雪山”的茶,其中不乏品质上乘者,品饮体验完全不输一线山头茶。


永德明明在临沧,为什么会出现大理种?


永德大雪山万丈岩瀑布




西部茶区涵盖小勐统镇、永康镇西半山、勐板乡、德党镇、大山乡等四个半乡镇,受低热河谷立体气候影响,茶叶品质特点可用“浓厚”两字概括,其中,标杆山头忙肺、梅子箐和鸣凤山的市场认知度最高。


综合研判,古代永德茶树种质资源除本地自然生长的野生种外,大致有北、东、南三个来源:一是从北部湾甸洲传入的湾甸茶种,形态特征为“细茶”,永德现有茶园中的一些“老品种”中小叶茶树疑似该种;二是从东部到景谷运盐商道引入的普洱、勐库等地大叶茶种,以及俐侎人从银生府带过来的普洱茶种;三是从南部缅甸传入的大叶种茶,清初南明王朝覆灭后永历帝身后上千人逃到麻粟坝一带,与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族打客家,垦荒种植来历不是很清晰的大叶种茶,当时麻栗坝与今永德同属镇康州,茶种传入永德,梅子箐古茶园中部分茶种则源自更远的缅甸木邦崩龙大山。


纵观永德茶树历史,除野生茶外,早期茶树主要由德昂族、布朗族、佤族、彝族、拉祜族、傈僳族、傣族等世居民族在房前屋后单株单塘栽种,以及在地埂成排栽种或园子地小片栽种,所产茶叶自产自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生产商品茶的连片茶园,种质资源来源多样,遗传基因复杂,种植时间跨度大,由于种茶民族迁徙频繁,部分存世古茶树难以准确判定树龄。


清末至民国早期的30年间,官方数次发动种茶,一些引种茶树发生变异以及与原有茶树品种杂交,演绎出一批地方品种,其中,鸣凤山大叶种和忙肺大叶种1987年被审定为省级优良群体品种。


2016年12月1日《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据《临沧市栽培古茶园第一批重点保护名录》和《临沧市栽培古茶树第一批重点保护名录》,全市55个古茶园永德占21个,99棵古茶树永德占29棵。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