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陆羽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被奉为茶文化的经典,对中国以及世界茶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茶经》作为后世茶叶和茶学研究的渊薮 ,备受茶学研究者的重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茶经》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关于《茶经》点校译注之作层出不穷,周靖民编著的《陆羽茶经校注》就是其中之一,它于1987年2月印刷出版,比吴觉农的《茶经述评》早3个月出版。
一、周靖民简介
周靖民,出生于1916年3月,湖南新邵县茅坪乡人,民国时期,毕业于私立求实中学,在实业部合作事业湖南办事处、大中华茶厂等单位任职员。解放后,在中国茶业公司新化茶厂、中国茶业公司湖南省公司、中茶公司湖南省公司常德办事处、桃源茶厂筹备处、湖南省农产品采购厅、湖南省棉麻烟茶贸易局、涟源茶厂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工作,历任副厂长、科长、主任等职。
周靖民不但一辈子从事茶叶生产和管理工作,他还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茶史专家,他编写的茶叶专著有《陆羽茶经校注》和《红碎茶制造》,参与编写的著作有《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志》和《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志.茶叶部分资料汇编》,另外,他还撰写不少茶叶历史、茶文化论文,如:《中国历代茶税制简述》、《中国茶叶大事记新编》、《祁东茶史拾零》、《陆羽行踪再续》、《陶澍“咏安化茶”诗注释》、《唐代名优茶集锦》、《宋代名优茶集锦》、《元明时期(1271~1644)名优茶集锦》、《清代民国时期名优茶集锦》、《清代华茶的出口贸易》、《茶事中流行的谬误》、《点茶成诗画——我国茶文化中的一枝奇葩》、《试论茶名和语言渊源》、《湖南茶叶的十个“最”》、《湖南茶叶主要历史资料辑》、《从唐诗中看茶叶种植采制》、《“唐代的茶叶产区”续辑》、周靖民与王威廉合著的文章有:《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作于何地》、《王船山南岳摘茶词十首注析》。
周靖民编著的《陆羽茶经校注》是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成为上世纪80年代《茶经》的6部译著之一(注1),该书 “透彻原著精义,详明注释,广博考证,公允立论”,以严谨的注释、准确的译文为茶叶界、学术界所推崇和赞誉。
二、《陆羽茶经校注》的成书情况
《茶经》在我国茶学史和农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茶人绕不开的经典与话题。《茶经》自问世以来,被竞相传抄,在中国就有上百种版本流传,甚至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版本在全世界刊行。尽管《茶经》全篇只有7000多字,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茶叶各项科学领域以及古代汉语音义、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茶经》使用的是古时的写作习惯,现代人阅读起来难免觉得晦涩难懂。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周靖民深感陆羽《茶经》文字古雅精奥,涉及茶叶科学和史地、经济领域诸方面,非现代一般青年茶叶工作者所能彻底了解,有鉴及此,为了探索、继承和发扬《茶经》这一经典著作,从中吸取经验教益,为发展我国现代化茶叶事业服务,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搜集资料予以注释,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已经积累了一部分资料,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部丢失。自1974年起,又继续进行。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周靖民这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深受党的关怀爱护,心情格外舒畅,更加勤奋地在原收集到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充实深化,并以现代语文体予以注释,编写成陆羽《茶经注释》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出版发行。
1986年5月,周靖民应邀参加湖北天门县陆羽研究会首次学术讨论会,将这一初稿带去大会,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并敦促将这一稿件公之于世。会后,与他一同参加会议的益阳茶厂厂长陈先敬向湖南省茶叶学会竭诚推荐,并表示大力支持,1986年8月,经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会议立题讨论,决定付印出版,并推选出王威廉、刘化行、刘屏三人负责审稿和由朱先明负责联系付印等事宜。
周靖民在得到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会的肯定后,对初稿再次进行修正补充,并题为《陆羽茶经校注》。王威廉等三人审稿后,认为:《陆羽茶经校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有助于广大茶叶工作者学习和研究《茶经》,建议尽快予以出版。
在益阳茶厂陈先敬厂长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支持下,在湖南省茶叶学会朱先明理事长具体部署下,《陆羽茶经校注》一书于1987年2月由湖南省茶叶学会出版,内部发行,印量4000册。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该书后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至今没有公开出版发行,这不能说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三、《陆羽茶经校注》的内容及其学术价值
《陆羽茶经校注》是周靖民编著的校译、评述唐代陆羽《茶经》的一部著作。
陆羽《茶经》全篇只有七千余字,《陆羽茶经校注》达10.6万字,周靖民采用明代新安汪士贤校本为底本,并参考其他史书、茶事书、医药书等多种文献,对陆羽《茶经》,多年来进行精细校勘,分别对茶经之十章,先列原文,次列注释,再列译文,尾列评述(对第九和十章未作评述)。
《陆羽茶经校注》书前有时任湖南省茶叶学会会长朱先明教授作的《序言》、作者《自序》、《凡例》、《陆羽协作茶经的时代背景》,然后依据《茶经》的体例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章,卷上: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中:四之器;卷下: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每章分为《茶经》原文、注释、译文和评述;最后是《附录》,《茶经》原文原注字数表和参考书目。
周靖民研究《茶经》起步早,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就利用业余时间着手研究《茶经》,他凭借一个人的努力(吴觉农编写《茶经述评》,自己只提出个人的初步看法,委托专家执笔,先后有张堂恒、邓乃朋、钱梁、陈君鹏、陈舜年、冯金炜、恽霞等参与撰写。),参考书目达60多种, 精细校勘,校正错漏及衍文80余字,对有疑义的字句尽可能提出确切的释义, 内容翔实,解读详尽,翻译准确,述评切合实际,客观公正,为读者深入了解和研究《茶经》提供了帮助。
《陆羽茶经校注》是湖南第一部系统研究《茶经》的专著,推进了对《茶经》的深入研究,对茶文化和茶艺复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茶经》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陆羽茶经校注》在《茶经》研究史上第一次将“注释、译文和评述”三者在一本书中体现,比吴觉农主编的《茶经述评》还要早,是第一部全面注释、翻译、评述《茶经》的学术专著,具有里程碑意义。
注1:其余5部按出版先后,分别为:邓乃朋《茶经注释》,张芳赐、赵丛礼、喻盛甫《茶经浅释》,傅树勤、欧阳勋《陆羽茶经译注》,蔡嘉德、吕维新《茶经语释》,吴觉农《茶经述评》。
作者:汪勇
责任编辑: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