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这几天的大益2001沧海,最高炒到11万一提,现在5.15一提,而发行价才区区2.38万。它变幻莫测;望着这些远去的那些大益金融高价茶,已经从高位跌的很多人过不了春节。
为什么总是有人陷于大益金融茶的漩涡?为什么总是有人愿意为大益华而不实的产品买单?
蛊惑人心的还是那个异想天开的“利”字。
很多一干炒作茶众自始至终没有弄清楚,隐藏在大益金融茶如同庞氏骗局链条中的那些招式。因为他们总是习惯性把眼光聚焦于价格的涨落之间,而忽视了价格本身由谁来操控(控盘)的问题。
这就如苏轼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大多数人执迷牟利,而忘记了要适时走出来,总揽全局。
事实上,以芳村为代表,东莞地区的茶叶交易原则,总是在与时俱进的更新换代。
就目前而言,由于抛单的实在太多,炒作一干茶众几乎一致都选择相信平台经销商,而有些平台较大,如东和仓、陈茶仓,陈某某、吕某某等实力雄厚,市场分析较为严密,因此在2001沧海价格受挫之间,表现得比较理智、沉稳,至少不能卷款跑路。
但一些小平台、小企业,融资能力和负债压力极大,在2001沧海巨跌的重压之下,纷纷跑路以求生存,于情于理,亦不足为奇。
那么,此次大益2001沧海为何生事?并衍生出诸多后遗症,导致诸多规模较大的商家也纷纷跑路?
对此,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举证,如A商户以一提10万的单价,向B商户购买了50提2001沧海。在此预购交易中,A商户向B商户预付1万/提的定金,总共预付50万元人民币。在交易中,AB开单立据,按压公正,坐等大益沧海交货之日。
然而,当2001沧海开盘当日,一切现状与双发预设相背离,2001沧海开盘便一落千丈,跌到6万,B商户忧心忡忡,生怕不能按约定交货,便以每提8万左右购置了50提2001沧海。而此时,A已经知悉2001沧海的跌幅和实际预期价值。
曲线一路下行
因此,A商户毅然选择放弃继续完成订单,因为如果继续支付并完成这个订单,A商户将会亏损(10-6-1)*50=150万元人民币,但如果放弃继续支付订单,则本身只会亏50万,而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了A商户和B商户同时亏损,并且B商户显然是更加惨重的受害者。
所以,如果B商户本身实力不足,或者误判预期,接了大量类似的单,那么,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跑路”自保。
近段时间,芳村派出所屡现类似纠纷事件的报案炒作金融茶者,其中就有不少单子,是由网上交易平台的业务员接下的私单,这些私单按理来说与交易平台没有瓜葛。
但业务员在接单时,同样使用了各自的平台单据,因而,尽管业务早已东躲西藏、逃之夭夭,平台纠纷依旧与日俱增,数不胜数。
这些业务员可能早有准备,抱着:“大不了跑路”的心态,敢接、敢赌。遇到大益为经销商、投资商和消费者埋下的这种坑,赢了就完成了原始积累,只给他们留下一地鸡毛,人去楼空。
到头来,受伤的还是那些勤勤恳恳维业持家的最终消费群体,和最后阶段的有信誉经销商,而大益的操盘者和掌控者则是最终的暴利群体。他们此举可谓:“损人利己”,堪为:罪魁祸首。
每一款大益金融茶的诞生,营销与炒作,其实远非一件简单的商品发售,其背后勾连万象,隐藏着操盘者诸多不可告人的利益链,以及那些“”的陷阱。
维特根斯坦说:“不可言说之事,必将无言以对。”一杯茶,原本只是一种佳饮,一种益于生、利于民的饮品。结果到了大益的这里,不只成了他们行骗江湖、发家致富的噱头,还成为被用以嗜血害群、损人利己的牟利工具。
而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普洱茶本身的悲哀,也是茶文化的悲哀,更是对上天的恩赐的某种亵渎。可悲可叹!可悲可叹!
沧海一粟,赌徒终究是有因必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