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新化茶事,娄底市领导携新化县主官登门求见刘仲华院士,以图产业发展大计,此举皆因茶之广用。以茶待人,它从不厚此薄彼。文人雅士喝茶,江湖侠士也喝茶;市井小人喝茶,乡野村夫也喝茶;羽扇纶巾要喝茶,抠脚大汉也喝茶;你喝我喝他也喝。但我尤喜喝新化红茶。
茶就是茶,既无阳春白雪之高雅,也非下里巴人之低俗。这又碰巧茶界朋友给我送来了高山“连粘飞蛾黄板都不用挂的月光红红”、湘耀农业开发的十年“一善清贤陈皮黑茶”和湖南古道黑茶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富硒黑茶”,让我喜不自禁。
于是,我找来朋友围炉而坐,还“邯郸学步”矫揉造作学着茶艺师的招式惬意地煮茗起来。但汤色总不那么尽如人意,这或许是茶叶放得有些多,或许熬煮不那么得法,或许没有煤炉火的原因,或许是水质迥异问题,茶有些苦涩难咽。这使我觉得此等高端茶的“橘生淮北”,水土不服啊。为不让喝好茶成为“湘中往事”。在场的朋友喻国翔毛遂自荐,主动作为,他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以其娴熟的一招一式,将“名茶”泡出了“好日子”,并提炼出了“好生活”,还讲述了一种茶文化。这对我来说,尽管我活了花甲年岁,似乎仍然缺少深耕于湘中大地的茶人生活,证明“东施效颦”的做法是喝不到好茶,但让我理顺了关于茶的复杂“社会关系”。
首先,茶之于水,从不挑肥拣瘦。有书画双绝而又不务正业的宋徽宗赵佶对泡茶之水有一番高论,曰:“水以清、轻、甘、洁为美”。《大观茶论》云:“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第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惟取山泉之清洁者。再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就喝茶来说,这话说得一点毛病没有。梁兴大师喝茶很有讲究,“自诩”深得茶文化之妙,常常给我普及泡茶须得“天门山泉”抑或“姑娘河水”之类的常识。但俗人之我,往往坚持就近原则,就地取材,用自来水泡茶。而于茶来说,何水不可泡也?它可从来没说过什么“山上水、江中水、井下水”。
其次、茶之为茶,历经煮沸,初心不改。本性就是片茶叶子,有自知之明,“舒展只在朝夕,沉浮不言春秋”。奈何喝茶的人往往会品出个层次、品位高下与价格的高低贵贱来。 其实,讲得隐晦一点就是心态在作祟,说的平常些就是适合个人喜好、口味与兴趣爱好就罢了。
再三,茶乃镜子。它照出的都是喝茶人的心绪与性情,映射出的都是人世间的百态和隐言。不同地域不同茶叶味儿相去甚远,不同地域相同茶叶味也有所不同;相同地域不同茶叶味也各有千秋,相同地域同样茶叶味儿亦有区别。新化红茶的十五个兄弟姊妹远亲近邻精彩纷呈,要说档次高低、品质高下与否,还真是一个人的习惯、爱好、味觉认同、饮茶者自身层次或投他人所好等原因所致。正如有人觉得新化水车柴火腊肉好,有人认为天下梅山风干腊肉香,我倒觉得它们都是“美味佳肴”。这跟没牙老汉喜欢烂熟的红烧肉、中年汉子喜欢嘎嘣脆皮的萝卜是一个道理。
如此说来,哪一种茶都可是好茶,哪一种茶不无甘鲜清香?
茶之为茶,要的是好心态;茶只是茶,茶亦自知是些许叶片。
年末说茶,只是个人浅见,究其原因,其实就是会不会喝茶。我也曾附庸风雅地添置了一些杯盏盅壶,无奈嗅觉不敏味觉迟钝,终究未能学会品茶,犹如“躁动的夜晚,无论你怎么仰望星空,也不会成为一个哲学家”那般。
岁尾品茶,我新化红茶是好茶,月光红茶、一善清贤茶、古道富硒黑茶都是品牌名茶,其茶多酚都能大大亢奋你我的神经。因为:
它有枝有叶还有八千里云海与明月!
它有甜有香更有文化和历史的光芒!
作者:杨建长
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