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人经常说一句话,越懂茶越不会卖茶。
这话对不对?
大约说,不懂茶时还能不知深浅的卖个高的价格。
而懂茶之后,有了对比和客观的知识,反而一下施展不开了。这其实不是个别现象。消化类似的事情需要点时间,很多人一下就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尺度问题了。
好茶很多,说自己的天下第一也不难。但你的宣传能力是否匹配你的想法,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多年前,我接触过一个姑娘,他的茶店开在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她卖得价格一直高。茶好不好她说她也弄不清楚。
有一回在她店上坐,有客人进来喝个茶。客人问,这个茶有点淡。她说,淡就对了,这就是古树茶的特点。所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都差点相信并崇拜她了。
附近有个小伙子做一些散生茶网上销售。他拿了些便宜茶。有时当班章卖,有时当冰岛卖,有时当昔归卖。
后来,跟我们喝了一些有边界感的生茶。他原来的那些茶他就不知道怎么卖了。怎么喝怎么不对。可能在他心中慢慢的有了敬畏之心。
到现在那些茶还在店上。
其实想想。我不应该让他喝那些茶,打乱了他原来的方向。他可能本来只是想卖卖搞点低端流量的,被我带认真了。
我才开始做茶的时候,有茶友问,有没有景迈茶?我说有。
然后到茶城找个相关的茶,给茶友照了图片过去。
而现在?朋友问有什么什么茶?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再随便的再说有。
一是懒了,二是可能自己从原料源头入手过,再从包装到成品方面质量控制会更放心一些。
有位老茶人说,小李,我最佩服你的一点是,你的茶不管卖得了卖不了,都按自己的想法做。
其实,在做茶的方面,我算不是太极致高的做茶人。但不管是高端的还是低价的,古树的乔木的,都希望将一个品类茶的品种分类,价格分布,口感分布搞得明白。
这也是每年坚持上山的主要动力。
那最终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任何一个行业,当这个事是自己的饭碗的时候。研究明白肯定是必要的。其实没必要用短暂的少量的订单来评估类似的事。
本来,能糊乱的,人云亦去将产品卖出去时就不是正常的方式。
而要相信,越专业的人才能吸引来更专业的有深度的顾客。
那如何销售产品?想到深入浅出这个词会是比较好的方式。真正的销售高手,知道这个品质和价位的尺度在哪里。
不需要也不用所有的点向顾客介绍,我们需要知道顾客最在意的主要是哪些方面,也要知道哪些方面是顾客没想到但我们需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