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7-29 03:13 阅读:547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面条和茶叶分别是当今世界十分受欢迎的食物和饮料,那么问题就来了,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和茶叶是什么样的呢?它们是何时被人类发现和认可的呢?它们是如何交融的呢?


1


2002年青海喇家遗址,被发现的面条在一高10余厘米的倒扣陶碗下,面条直径约0.3厘米,呈细黄色,很像中国西北部小麦粉做成的拉面。由于陶碗倒扣而且被泥石流中的矿物质所覆盖,这碗面条得以保存下来。被检测出来的面条成分让考古学者大感意外:小米面和黍米面。其中,还有少量的油脂、类似藜科植物的植硅体以及少量动物的骨头碎片,这些应该是这碗面条的配料,说明这还是一碗荤面。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这碗因地震保存下来的面条,被科学证实至少有4000年历史。而此前的常识,面条的文献记载历史,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只有2000年上下的历史,这次地震将面条的历史往前推了2000多年,让中国无以争议地成为面条发源地。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这碗4000年的面条留下了许多历史悬疑,需要更多的发现来解释。小米少黏性,史前人居然能以此做成这么细长的面条,工艺得于何时何人?善吃的天性里,深埋着国人创造性的基因,而南粥北面的传统认知里,也是基于面粉和大米这两个主要成分来进行饮食习惯分类的。地域不变,人在流动,南人北习或者北人南习,说的更多是吃食。第一碗面居然是米做的,这多少颠覆了我们今天对面食的认识,而从其配料丰富程度来看,即使隔了4000年的历史时空,它依然和我们今天的面食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2


2016年1月11日,英国《独立报》网站披露了最新研究成果:“新的科学证据显示,中国古代皇室成员好茶——起码在2150年前。”这项研究结果新近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下属的开放网络科学杂志《科学报告》上。成果显示,陕西汉阳陵发现世界最早茶叶,距今至少2150年。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研究人员利用质谱分析法,对一个木盒中的有机质遗存表面绒毛间的微小晶体进行研究,发现这些有机质遗存实际上是茶叶。这些茶叶看起来是顶级品质,完全由茶芽制成。茶芽是茶树上尚未展开的小叶子,通常认为比普通茶叶品质高。伦敦大学学院中国文物和考古学国际中心主任多里安•富勒教授说:“这项发现表明,现代科学能够揭示以前不知道的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细节。在这位皇帝的墓葬群中发现茶叶一事让我们难得一窥非常古老的传统,使我们对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在汉阳陵地下博物馆里,墓坑里仍可看到遍地陶俑,满地陶罐。在标注为15号的墓坑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茶叶。这个墓坑为汉阳陵的“御膳房”,或者叫粮食仓库。被发现的茶叶是附着在一个木质匣子的内壁,虽已碳化和粘结成块,但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茶叶都是嫩芽,基本都是一芽一二叶。在布满众多陶罐的墓道,可以推断,木质匣子里的东西是比较金贵的,茶叶单独存放,被视作和粮食一样的生活用品,表明西汉皇室用茶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出土于成都的汉朝画像砖,记载了汉朝时期成都平原的喝茶习俗,同样也表明了在汉朝茶叶已被广泛应用。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引《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广雅》系三国魏人张揖所撰,三国(220年-280)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距汉景帝作古的时期约400年,而此时古代著名产茶的荆巴地区还盛行的是张揖所言“痷茶法” ,茶冲好后“用葱、姜、桔子芼之”。丁文先生说:“这种饮法虽然比茶粥前进了一步,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做的汤,应用场景更为广泛,但还远非正宗的品饮。”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从东汉到魏晋,面条一直被称为“饼”。对大多数地区的人而言,汤饼是最简便容易的食物,有点类似于面片汤。《荆楚岁时记》说:“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齐民要术》则干脆连做的方法都记录了下来: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如今看来,这就是扯面和拉面的做法,如果和面再稀一点,扯法在随意一点,就是陕西的另一种特色面老哇撒。


,时长00:09


说起陕西人对面食的热爱,《白鹿原》里白嘉轩手捧海碗,酣畅淋漓的吃下那一碗宽面条子的满足感,就是最纯粹的真实写照。白嘉轩手捧的那一碗油泼面,准确来说算关中油泼面,面得是手擀,煮熟放入海碗中。撒上辣子、葱、蒜、油、醋、酱油,热油一泼,“滋啦”一声~之后趁冒着热气,握紧筷子,挑挑拌拌!今天的陕西格局形成于元代,一千多年过去了,南北狭长的陕西,北迄毛乌素沙漠南缘,南至秦巴山区,陕南、关中、陕北。不同的地貌物产不同,语言、饮食习惯也大相径庭,而面食却各地皆有,地域的不同也造就了陕西各地不一样的“面肚子”。


3


唐朝初年,面条经由日本遣唐史传入日本。西安青龙寺是日本面条的祖庭。


青龙寺,极盛于唐代中期。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尤其是空海(号弘法大师)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宝龟五年(公元774年),空海生于日本国赞岐多度郡(今香川县善通寺市)。德宗贞元20年(公元804年),空海随使入唐请益,先入西明寺,后住青龙寺,师事青龙寺惠果禅师。滞唐一年余,遍访古刹,广集群典,结交宿士,研求诸艺。806年,空海携带经典、法物回国,创东密,邃书道,著诗文,兴教育。日本从饮茶开始到成为一种风尚这一过程,遣唐僧空海的作用功不可没。他第一个把中国的“茶”字,带载到了日本文献之中。陕西知名茶文化专家丁文曾著《中国茶道》一书中呼吁说:“国人知茶而不知茶道,知日本茶道声名远扬,而不知中国茶道源远流长”。空海擅长草书,有“五笔和尚”之誉,嘴巴、双手、双脚各执一笔,是谓“五笔”,曾被奉召进宫表演书道,博得朝野称赞。有趣的是,空海和尚不光把“茶”字带入日本,还把陕西的面条带到了日本。空海的家乡日本国香川县,有个赞岐面条研究会,他们来西安访问,告诉中方嘉宾,他们国家的面条是由唐代在中国长安青龙寺学习佛法的日本和尚空海引进的。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日本人在学习唐帝国的先进经验时,综合了糕点和汤面二者的优点,带回日本后,制成乌冬面,后来更成为地方特色吃食。这当中,有日本人的改良意识,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狠劲。


刘禹锡写《赠进士张盥》:忆尔悬孤日,余为座上宾。举箸食汤饼,祝辞添麒麟。如果不知汤饼为面条,或许会认为诗人举箸是多此一举:喝汤就饼要什么筷子呢?实则这是在吃面条,可见文化的重要性。


4


尽管日本和意大利都有着各自的面条创造史,但说到做法的丰富和全面,他们远被中国人甩在了后面。根据制条、调味、粗细的不同,中国各地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即使以地区特色吃食而名,粗略统计也有上百种之多。


《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这些文人笔记中记载的品种就多达三、四十种之多,此时,它们已经定名为“面条”了。其中,《东京梦华录》记汴京的面条,有四川风味的“插肉面”、“燠面”,南方风味的“桐皮熟烩面”;《梦粱录》记南宋的面食,就有“猎羊盦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熬面”、“银丝冷淘”(即凉面)等。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面条发展成熟之后,便出现了挂面。古籍中第一次出现挂面的文字记载,是元人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挂面,补中益气。羊肉一脚子,挂面六斤。蘑菇半斤,鸡子五个煎作饼,糟姜一两,瓜荠一两。右件用清汁中下胡椒、盐、醋调和。”这是一种以羊肉、蘑菇、鸡蛋烹制挂面的方法。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挂面做法类同,多将盐揉于面中,面咸,汤也咸。手工挂面是空心的,“空心”是挂面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小细孔。面条有了这样的小细孔,能吸收更多的汤汁,因此也更耐煮,更入味。每根挂面平均仅1毫米粗细,虽然面条细,但柔韧性非常好,不会轻易折断。以干茶研成细粉末后与面粉混合,加入适量调味品制成的茶叶挂面、茶叶方便面,茶叶空心面、茶叶蛋奶面等。茶面的做法类同于菠菜面的做法,一种是把菜叶子揉碎添加到面中,一种是熬制菠菜汤和面。据吃货评判,前一种做法面更好看,吃起来也劲道,有菜味。目前绿茶面点基本都是用绿茶茶叶直接入菜,或用绿茶粉入面,而红茶面点则更喜欢用红茶汤和面,取其色泽。家庭制作茯茶面,也可以用茯茶茶汤和面,醒面成团再手擀。茯茶金花面因为有茯茶素及金花菌菌液为辅助原料,所以茯茶挂面有一种淡淡的茶香以及菌香。


5


米粉在晋代的出现,不是来对抗面条一统江湖的地位,更应该是对北人南居之后饮食习惯的一种眷顾。


米粉有两个起源,从饮食习惯角度,我更相信第一种说法: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而发明的的一种饮食。第二种说法,虽然也是照顾北人的饮食习惯,但民间基础没有第一种强大:秦始皇占领桂林,由于当时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战,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所以就用米磨成粉状并做成面条的形状,来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无论怎样,米粉的出现,让面条这个长条吃食不再孤单。喜长条吃食又担心面食致胖的人,从此多了一种选择。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化,米粉分家了,一部分地区继续叫米粉,一部分地区改叫米线,它们在各自的进化之路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IP。


方便面的诞生,与其说是面条对当代生活的讨好,不如说是当代生活对面条的摧残,从即食、工业乃至化工诸多层面考察,这样的进化,更像是一种退化。陕西礼泉烙面是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秦朝时就有“大秦第一面”之称的烙面,历史可追溯至距今4000年的商末周初,历史故事里,这种面食被周武王选定为伐纣途中的军用伙食,开辟了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后人因此称烙面为“世界最早的方便面”。而唐时因为李世民的喜爱,被封为御用食品。最早烙面兴盛于礼泉北部山区赵镇一带,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烙面的吃法称之为“冒”。类同这种做法的还有冒饸饹,冒羊血。其实最贴切的解释是米线米粉的吃法,叫做“冒”是再合适不过了。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老少,中国人吃面的基因是很强大的,南粥北面的地域论,从今可以休矣。


6


在所有的食物里,没有比面条更亲民的存在了。烧开水煮上几分钟,简单卧一颗蛋,撒上一把葱花,便是一顿饱饭。放眼五湖四海,面条有着林林总总的形态,手擀面、刀削面、拉面、龙须面等等。以泾阳的茯茶为辅助原料加工制作的茯茶面,跟市面上普通挂面略有不同,咖啡色或者茶褐色。优质小麦粉经科学配比茯茶素和金花菌液液充分搅拌,茶的香气完美融入了面粉中,就连和好的面团都散发清新的茶香,成品面条呈现茶的自然色泽。


茯茶金花面是个什么面?


有朋友问:为什么是茯茶金花面?而不叫茯茶面?这里面其实有大原因。大家都知道绿茶面,这是用绿茶粉掺合而成,红茶面,这是用红茶汤和面而成,类似做法很多。但泾阳茯茶是一种很特殊的茶,区分于绿茶红茶,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茯茶中金花菌的功效,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专业人士分析说,直接用茯茶汤或茯茶粉和面,面中的金花菌代谢物几乎没有,因为传统茯茶发酵的程度金花菌代谢物含量仅为2/500,煮汤时并不能完全提取出来,提取率约20%,等于再做5倍稀释,那就仅相当于2/2500含量。为了保证茯茶面中有效成分的比例,北极宫茯茶面首先从茯茶茶汤中提取了茯茶素,这主要是茶多酚、茶红素、茶褐素的来源,同时又用纯度更高的金花菌液和面,优质面粉、茯茶素、金花菌,三合一,这就是北极宫品牌的差异之处。


如果说茯茶面是茶的衍生产品之一,而茯茶金花面其实是一种食品工业,两者层级是不同的。简单一碗面,背后其实是很多科技人员的努力。


据北极宫茯茶公司刘翔总经理介绍说,他们公司生产研发的茯茶面,根据检测证明,500克茯茶挂面,相当于50克茯茶中茶多酚的含量;500克茯茶挂面,相当于80克茯茶中冠突散襄菌(金花菌)的含量,茯茶面既营养又健康。爱吃面的人一天可以吃一斤面,但再爱喝茶的人一天也喝不了二两干茶,所以又有“吃面等于喝茶”的说法。


(上图皆为北极宫茯茶金花面茶友实拍的各种做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