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2月的一天,特意从楼上找出来,喝一个小叶种。是春茶时我在邦东茶山上瞧到有片小叶种茶园。特意让他们做了几公斤拿回来试味道,观察一下和附近的茶地的味道有何不同。
春茶时认真试过一下 现在想起来,感觉都忘记得差不多了。
今天再试:
细小的叶形,有韵味的香气一下就回到春天的感觉。
喝到后面有感觉生津超起过回甘的感觉。这是很多小叶种共同的特点。甚至和很远的倚邦茶都有共通之处。
不过这回试此茶原因,是最近突然间想到一个小叶种的问题。
再往细处说小叶种茶和大叶种茶在物质成分上是有比例不同的。至少是梗和叶和比例就会有明显不同。
最近两三月喝了很多的小叶种茶。
那些更有名的包括:倚邦,革登,蛮砖,莽枝…
再往前,联想到云南一些茶园的小叶种。
无量山,大朝山,千家寨,勐宋,景迈,江城,还有古六大茶山更有名上的上面的寨子。
还有一种小叶种茶的极致,如猫耳朵
其实我在古六山的另一处,也见过类似猫耳朵这样小的小叶种。
二、
那我们自然就想到2008年国家对普洱茶的定义标准。讨论的主要是三个字:大叶种。
普洱茶国家标准出台于((GB/T2111-2008))2008年,并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该国家标准给普洱茶的定义是,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
标准中GB/T含义为推荐性国标。
我们开始讨论小叶种的问题:以小叶种的杰出代表倚邦种为例,曼松也是倚邦种。
倚邦茶味胜,在于它独特的中小叶种古树茶。其树种区别于云南普洱茶其他产区的乔木大叶种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的,也比较复杂。关于倚邦中小叶种的来源有三种说法:
一“孔明遗种”说,但这难以作为史料,多为边地民众因众多原因对孔明的崇敬。
二四川遗种说。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种茶籽,来到倚邦种植、经营,于是小叶种茶在倚邦安家落户。
三原本就产于云南茶山。(邹家驹先生《倚邦“小叶种”》一文,记录了采集倚邦小叶种资料和样品后,拜会云南茶叶老专家张芳赐教授,鉴定倚邦小叶种的过程,现摘录如下:老人用放大镜仔细察看了我们带去的样品。张教授20世纪50年代考察过象明、倚邦一带的茶山。他认为,所谓的“小叶种”,其实还是云南大叶种群落中的成员,性状对比下来,同四川的小叶种完全是两回事。)
四川遗种说可能占了上风。因为名人崇拜效应,会说是孔明来云南的时候从成都平原带来的。先有人还是先有茶?
但按我这些年的亲身经历。我会偏向后者。传统的知名的小叶种茶叶自不用多说。很多如今非小叶种知名的茶区也有大量的小叶种茶。
在勐库大雪山上见过,他们和不远处一冰岛老寨有共同的味道。而冰岛老寨大叶种是数百年前傣王从易武引进的品种。已经有人为选择品种的因素。
在无量山凤凰山见过。当地人说,小叶种的是老品种。
在邦东,云县,永德,凤庆,白莺山见过。
如果是最近一些年种植的新茶园。不用想,肯定是大叶种。
三、
在大小叶种的PK中,小叶种是如何成弱势的?甚至被普洱茶国家标准制定人忽略。
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人类劳动之下的生产力选择的结果。
现如今,云南很多卖茶苗的地方培育茶苗。肯定是大叶种。
在倚邦,我们也见到了大量的新的中大叶种。据说这些是从不远处的易武引种进来的。原因当然是易武茶价可以,加大叶种的采摘效率更高。
当地的人们说,工人采一公斤小叶种,同样的时间可以采三五公斤大叶种。这虽然是小对话。但这会是对人工成本影响很大的方面。
还有是当下茶叶审美观,大叶种外观漂亮方面也是影响这方面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