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大骂喝茶的人装,还苦口婆心劝喝茶的人,人生应该放飞自我。结果没到30岁,乖乖捧起茶杯,一杯又一杯,做梦都希望身体在源源不断的吸收茶叶的养生能量。嗯,真香。
刚入茶门的小白喝了九块九还包邮的茶叶,吐槽奸商横行于世,茶叶也不过如此。几个月前,嗅了一口普洱茶的蜜香,立马拉出笑脸问这货儿哪里能买到。嗯,真香。
土豪家的傻儿子喝惯了拉菲,到哪里混都带着头顶洋货的优越感,嫌弃茶叶泡的麻烦,发誓今生只做酒痴。结果喝了几泡传说中的老班章,重新立下毒誓,春天要上茶山收点好茶慢慢喝。嗯,真香。
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这种自我打脸的行为,被称为真香定律。用今天的行为否定昨天的说辞,表面上是一个耳光扇在脸上,还不敢喊疼的尴尬,但更深层次,是一个人傲慢与偏见的解药:
青少年时候看不起茶,学了点知识,更觉得喝茶的人装x,在经历生活磨砺和人情冷暖后,认清了世界的真相,不知不觉间就捧起了茶杯。
中国人的茶叶情怀,每一代都从“看不起”走到了“真香”,普洱茶,毫无疑问是中国茶界真香定律的集大成者。
- 01 -
中国茶叶香飘世界史
在说普洱茶真香之前,很有必要捋一捋中国茶叶是怎么香飘世界的!
印度人说他们才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额。。。三哥不仅喜欢火车和摩托开挂,还喜欢开这种国际玩笑。
茶叶起源于中国,这是不用争辩的事实!
汉朝之前,茶叶几乎药用,到了汉代,朝廷贵族有吃茶的习惯,茶叶真正流通开,是在唐宋,上至宫廷官僚士大夫,下到市井百姓,都被茶叶深深折服。
也正是唐宋天朝鼎盛时期,茶叶传播到了朝鲜和日本(有木有一种泡菜换茶叶的既视感)。
到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神父加斯帕到达中国,成为第一个喝到茶的西方人,他在《中国志》里写到:如果有人或几个人造访某个体面人家,那习惯的做法是向客人献上一种他们称为茶的热水。
第一个尝到茶叶的是葡萄牙人,第一个把茶叶传到欧洲的却是荷兰人。十七世纪,荷兰人把西班牙无敌舰队一顿狂揍,打回了老家。又一顿狂揍,把葡萄牙打得满地找牙。
为了垄断东方贸易,1602年,不可一世的海上马车夫成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把茶叶从中国和日本运到欧洲,中国茶开始了世界化的过程。
茶叶刚到欧洲,没什么名气,擅长套路的荷兰人想出了商业绝招,把茶叶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秘东方树叶,开始大力推广(这一招,400年后同样有效)。
但是,荷兰人经营的茶叶毕竟有限,仅仅流通于西方贵族阶层。一直到英国崛起,英国人跟荷兰人打了三架,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当时大清朝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中,英国人钱没挣到,还要进口大量的茶叶,总之一直亏,加上当时茶叶利润可观,丧心病狂的英国佬双管齐下,一方面走私鸦片扭转贸易,另一方面派出商业间谍。
走私鸦片,历史课本上已经有了,必须说的是盗取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历史上最大的商业间谍——罗伯特 福琼。
洋鬼子罗伯特 福琼进入中国后,剃了头发、扎起辫子,披上中国长袍,从上海出发,混迹在茶农队伍中,经嘉兴,杭州前往徽州、严州等我国茶叶主产区,最后返回上海。
伪装成中国人的罗伯特 福琼(右三)
休整一段时间后,他又从宁波出发,经衢州到达武夷山种植区,最后将得到的茶种,茶工等带到今天喜马拉雅山南麓。
茶叶在印度试种成功后,英国人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殖民地大面积推广。
1854年到1975年,英国茶叶进口量上升了8倍,茶叶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再是奢侈品,而中国茶叶,出口量直线下降。
软弱腐朽的清王朝没落了,中国茶叶也随着没落(国不强,哪有茶叶强),后来,经过战火破坏,中国茶叶再没有出现明清的辉煌。
直到改革开放,时代又扛起了经济建设的大旗,中国换了新面貌,中国茶叶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1978年,茶叶生产体制改革,茶农分产到户,茶农种茶积极性瞬间爆棚,产量轻松超过中国茶叶历史鼎盛时期1886年的23.4万吨。
产量上去了,但中国茶叶依旧一片混乱,这才有了1979年,安徽农大陈椽教授发表的《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际》里,按照工艺和品质差异,将中国茶叶分为六大茶类:绿茶、黄茶、黑茶、红茶、青茶、白茶。
六大茶类发展了几十年,始终有品无类,一边是国家飞速发展,经济刷刷刷的直飙,另一边是六大茶类止步不前,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普洱茶辗转香港(1950—1978),日本、法国(1978—1989),台湾(1990—2002),最终又风靡大陆。
说了这么一大堆,重点只有一句:有人说普洱茶完全是炒作起来的怪物,这一点都不香。21世纪初,普洱茶在大陆横空出世,看似是偶然,其实,是中国经济与茶叶发展的必然,港台资本炒作普洱茶,卷走了一把钞票,但最终,为时代做了嫁衣。
- 02 -
普洱茶真香
2018年,普洱茶产量17万吨,这么点产量,只够填饱国内普洱迷们的胃口,这注定了普洱茶无法像红茶、绿茶一样,动不动搞出个上百万吨的壮观场面,只能走上一条独特的稀有之路。
1999年,港台几个商人跋山涉水,奔波万里来到云南,在一家快倒闭的茶厂找到十多年前的普洱茶时,几乎喜极而泣,愿意花高价将这些卖不出去的普洱茶打包带走。
但是淳朴的云南茶厂老板,以为普洱茶只有三年保质期,宁愿茶厂倒闭,也不愿意将“没有安全保障”的普洱茶卖出去害人,干净利落地将那一堆老年份普洱茶倒进了河里。
港台商人看着金光闪闪的钞票被河水冲向远方,心里五味杂陈,普洱茶真香序幕也由此拉开。
普洱茶刚活跃在大陆市场的时候,很多茶商不屑一顾,几乎都看不起普洱茶,那种云南山沟沟树上的大叶子造不起什么势,抢占不了我的红茶、绿茶、花茶市场。
然而,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普洱茶竟疯狂到全民疯抢的地步,一觉醒来,价格又涨了,茶商这才突然醒悟,普洱茶的崛起没那么简单,现在冲进去一定还能捞一把,很多人一拥而入。
盛极而衰在普洱茶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场雪崩,让来不及出手的茶商,一夜之间从百万富翁跌到贫穷的深渊,多少茶商在心里发下毒誓,再也不碰普洱茶。
当时不少专家学者组队跳出来围攻普洱茶,更有人说普洱茶是茶行业的耻辱。
普洱茶天生黑红体质,黑的越猛,红的越快,所有的质疑,最后都被品质打脸。
普洱茶遭到重创,痛定思痛,要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决不能跟其他茶叶一样散漫式发展,必须打出自己的独特招牌,名山古树纯料。
普洱江湖,风景一片大好,曾经立下毒誓不再碰普洱茶的茶商,又重整旗鼓,改头换面进了茶山。
普洱茶商的真香精神,直接带动了消费者喝普洱茶。
普洱茶越陈越香是谁提出来的,众说纷纭。
江城“敬昌茶号”负责人马桢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撰写的文章《泰缅经商回忆》中,就有对越陈越香详细描述。
1990年出版的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的《茶的故乡——云南》一书中也写到“云南普洱茶有越陈越香品质好的特点,可以长期保存饮用。”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说法刚被翻出来的时候,大陆普洱茶文化还是一片空白,一些专家立即狂怼:你以为是酒啊!几片破叶子也能越陈越香。很多喝惯了红茶、绿茶的茶客,果断跟风,说普洱茶欺骗消费者。
三五年之后,一些存了几年普洱茶的人,拿出几年前的普洱茶一喝,普洱茶的质量比前几年翻了几个倍,云南茶城更是有不少人靠存普洱茶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回,与墙倒众人推完全相反,消费者都想尝尝陈年后普洱茶的口感,一泡普洱,如梦初醒,越陈越香奠定了普洱茶的江湖地位,也成了行业共识。
当年骂普洱茶破叶子的人,也托人买几提普洱茶藏在家里慢慢享受。
2009年,普洱茶名山古纯提出来的时候,茶界大师评头论足:那是一小部分人玩的东西,名山古纯严重脱离了消费者的需求,没有满足广大茶客的饮茶需要。
四年之后,普洱茶发展到了一个小巅峰,名山古纯真正被消费者接受,古树茶的香气、口感、滋味、耐泡度都让人倾倒,很多茶客直接把普洱古树茶作为喝茶的终点。古树的疯狂镶嵌着普洱的高光,一番风景,好不热闹。
几年前骂古树纯料的专家大师也经不住诱惑,躲在家里泡了几饼古树茶,几年前打在脸上的嘴巴,反而衬托出古树普洱茶品质的诱人。
对新事物的不信任感,一直扎根于人性深处。可是眨眨眼睛,一觉醒来,打脸来的太快。
近20年才崛起的普洱茶,一直饱受质疑和争议,甚至被人妖魔化,一些茶商心里还有被07年崩盘支配的恐惧,会想当然的以为炒作起来的普洱茶会重返07年的悲剧,但一坐下来还是会泡一壶普洱,慢慢品尝生活的滋味,毕竟,普洱茶的品质已经深入人心。
普洱茶短短20年,一路走来,遭遇了太多的污蔑与质疑。无论茶商也好,消费者也罢,从否认到真香,并不是丢脸的事,抱着diss过普洱茶,就不喝普洱茶的心理,自以为保住了面子,其实是被好茶所抛弃。
普洱茶也好,整个茶行业也罢,敢于diss,也敢承认打脸,才是这个行业真实的状态。
茶行业里,所有人都想做茶界的弄潮儿,没有人愿意成为行业的弃儿,这是茶叶真香文化盛行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