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了300余年,真正让闽茶蜚声华夏的,就是当时位于福建北部建州所产的建茶。
《茶史初探》一书中指出,宋代的建安北苑,就是目前福建省建瓯市的东部。
北苑贡茶,起始于五代时的闽通文年间,其后南唐继之,鼎盛于北宋,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朝廷停贡,上贡时间长达458年。
宋徽宗称“北苑贡茶,名冠天下”,北苑贡茶在当时可谓风靡全国,是中国贡茶中历史最悠久的、影响力最大的茶。“建溪官茶天下绝,独领风骚数百年”就是对它最好的印证。
乌龙茶和红茶都发源于福建武夷山,就光武夷山便占据了中国六大茶类的三分之一,也是世界三大茶类(红茶、绿茶、乌龙茶)其二的发源地。
也难怪欧美人总把武夷茶作为中国茶的总称了。
武夷茶其实是武夷岩茶和武夷红茶的总称。
武夷岩茶指的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特殊地理环境产出的茶青按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制成的茶叶。
武夷红茶指的是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产出的茶青按红茶的制作工艺制成的茶叶。
所以武夷茶其实包含了红茶和乌龙茶,只是产地都来自这块被上天溺爱的土地上。
很多人都分不清楚红茶和乌龙茶,甚至认为两者是相同的茶叶。虽然都产于武夷山,但两者产地、茶树品种、工艺、口感都有很大差异。
武夷岩茶产地以风化岩和腐殖质的酸性红壤为主,我们称之为烂石地。
茶经有云:“上着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这样的土壤非常有利于茶叶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后期制作、品饮时形成有利品质的成分。
茶树品种繁多为世界之最被称为茶叶基因库,工艺之复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属半发酵类茶叶,即保留了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特殊的岩骨花香是其最突出的品质特征。
因为岩茶产地的特殊性、品种的多样性、工艺的复杂性、茶质的多变性、拼配和审美理解的差异,致使武夷岩茶成为最难懂的茶类。
武夷红茶其实也就是正山小种,拆分开来其实是“正山”和“小种”。
正山指的是产地:是世界产茶纬度内最大且保留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层面的保护区!曾经有人在保护区砍了树,第二天就进了号子,现在保护区外人已经不允许入内了。原生性原始森林生态条件自然好的没话说。
小种指的是小叶种红茶树种。那金骏眉呢?其实只是采摘的标准不同,采摘单芽是“金骏眉”,采摘一芽一叶是“银骏眉”,采摘叶子的是“赤甘”,小开面的叫“小赤甘”大开面的叫“大赤甘”,赤甘用湿松木熏过后就是“烟小种”,采摘茶树有大几十年以上树龄的叶子叫“老枞红茶”。并且这些所有茶树大部分都是野茶。
综合它们所有名字就被统称为正山小种,也就是武夷红茶。
红茶和武夷岩茶最大的区别:
武夷岩茶属于六大茶类之青茶,半发酵类,产于福建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在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
红茶属于六大茶类之红茶,全发酵茶类,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宜红、滇红、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是历史名茶。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红茶成为后起之秀,发展起来的。
虽然红茶和武夷岩茶是不同品种的茶叶,但丝丝缕缕的关系,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
此文仅为大家介绍关于武夷山的茶、盏与山水、文化和历史,是小编阅众多书籍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关于武夷山、岩茶和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