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名人堂:“灭人欲”的朱熹

作者:南唐拾茶 更新时间:2022-07-31 08:24 阅读:894

武夷山名人堂:“灭人欲”的朱熹



朱熹,字元晦,晚年自号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1130年生于福建尤溪。


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撑起了中国古文化的半壁江山。


他创立的朱子理学传承于程颢、程颐,又独自形成闽学体系的核心,后人称为朱程理学。


辛弃疾在武夷山冲佑观奉祠期间,就已经对朱熹有过极高的评价:“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今人蔡尚思教授(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的盖棺定论更为到位,“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还有众多美誉就不逐一罗列了,除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都是后来者的著名标签。


一直以来,我感觉他就是一尊镇国之物压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案头,巨大而沉重。


01


古代的中国,男人最好的出路就是科考入仕。


朱熹19岁登进士榜,一直到晚年被削职罢祠还乡,历仕四朝,算起来有50年左右,正真为官时间却仅有9年,立朝40来天。


他24岁出任泉州同安主簿,这是管文书的小吏;


65岁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这是类似皇帝顾问和老师这样的高职。


7年的宦海生涯里,他只要有机会给皇帝上课,就不失时机鼓吹理学治国,对朝政多有批评,终不讨好,被一纸内批逐离。


他曾微服下访,不徇私情,弹劾贪官,在南宋那个朝官走马灯似轮替上场的多事之秋,主和派又占主导地位,不屈膝投降,不阿谀奉承,得罪权臣有的是机会。人生晚年,他的学说被诬为“伪学之魁”而禁止,他的学派被斥为“伪学逆党”而遭到迫害。


1178年,他出任江南西路茶盐常平提举,任上募集钱粮赈济灾民,后拟调直秘阁,他以捐赈者未得奖赏不就职。


1190年,朱熹在福建漳州为官时,土地兼并盛行,致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沉重剥削。他提出核实田亩,随地纳税,遭到强烈反对后,忿然辞职,以示抗议。临安供武学博士时,同主和派宰辅为了时局激烈论争,他占不了上风,也是毅然拂袖弃官。


从他的50载为官史来看,我们还是可以知道,这位儒学大师是真正的大师,一心倡导者心中的儒家文化,尽管迂儒清高,但活得也算有尊严有骨气。


武夷山名人堂:“灭人欲”的朱熹



02


有意思的是,这位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大师,在南宋宁宗庆元二年一夜之间被整得斯文扫地,声名狼藉。


借用时下流行的话就是被重重地闪了一下腰,“闪”得朱老夫子没过几年就在一片“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唾骂声中,悲怆地与世长辞。


《宋史》卷三十七有载:十二月辛未。金遣完颜崇道来贺明年正旦。是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


这段记载说的是南宋宁宗庆元二年十二月(公元1196年),时任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向朝廷递呈胡纮在做谏官之时撰写的《劾朱熹省札》。


沈继祖在这份札中罗列朱熹十大罪状,如“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为害风教”、“私故人财”等等,其中还包括“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


这后两条是指控朱老夫子“为老不尊”、贪色好淫,曾经引诱两个尼姑作宠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他家中的儿媳则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疑是“翁媳扒灰”所致……据此,沈继祖主张将朱熹斩首。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元党案”。


武夷山名人堂:“灭人欲”的朱熹



03


此案应该是韩胄、沈继祖、胡等人蓄意谋害朱熹。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宋宁宗赵扩为何忍心对自己的老师、当朝大儒下此狠手?


其实,问题正出在朱熹自身,朱老夫子是个书呆子,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个超级耿直的老boy。


宋孝宗时期就曾经连上六本奏疏,弹劾贪赃枉法的台州知府唐仲友,至于为何要连上六本奏疏,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有点复杂。


先是朱熹提举浙东,查到了唐仲友的诸般罪状,接着追捕不法人物,上书弹劾唐仲友。因宰相王淮庇护唐仲友,且“淮素善仲友,不喜熹”,朱熹不得不继续坚持,当皇帝要王淮拿说法时,“王但微笑。上固问之,乃以‘朱,程学;唐,苏学’为对。上笑而缓唐罪”。这已经是顾左右而言他了,将一场贪污腐败的罪行轻轻就引到了学术之争,而宋孝宗竟然“笑而缓唐罪”,也是真荒唐了,足见专制主义之害,这桩历时弥久、残民之深的腐败案就这样被轻轻地揭了过去。


朱熹提举浙东时,弹劾了不少贪官污吏,并非只有唐仲友一人,因而触动了官场中庞大的关系网,得罪了一帮既得利益集团。


沈继祖的指控只存在于这一份札中,而不见于其他文人的私人著述,更不见于官方记载,以朱熹名声之大,南宋文人著述之丰,假设真有这种事,必不可能只有这份孤证,或许这连“证”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指控,没有丝毫证据,足可见其伪。


而之后,南宋朝廷在贬谪朱熹的文书也没敢将这份省札作为撰写贬谪朱熹文书的依据(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初,台臣劾公,仅见省札,而掖垣见不敢草谪词云”),又可见其伪。


有人说:不管怎样,朱熹在他的谢表里也没对此事辩驳,可见他默认了!


确实,朱熹在当时确实无一字自辨,但他《落职罢宫祠谢表》表示:“而臣聩眊,初罔闻知。并“乞赐睿断”。


翻译过来就是:这是什么罪?我怎么不知道?还希望皇上明察。


弹劾之词纯属无中生有,这样一篇罗织罪名的滑稽之词,又有什么好辩解的呢?另外,在宋代,朝廷奖、黜大臣,大臣都须呈递谢恩之表。因此,谢恩并非谢罪,呈递谢表更非自作认罪之状。


在这封谢表呈上之后,并无什么睿断,政敌又继续攻击,朱熹又上了一封《落秘阁修撰依前官谢表》,表示不屑置辩,对于种种污蔑之词,他说“谅皆考覆以非诬,政使窜投而奚憾。”


这意思是说:想必朝廷都已考察核实过了,那我即使受到放逐也无憾了。


大家体会下这种语气,这根本不像是认罪,而有点反讽了。


武夷山名人堂:“灭人欲”的朱熹



04


其实,辨不辩解,朱熹都是要被黜落的。


因为当时,韩侂胄当政,要排挤赵汝愚,两人曾在扶宁宗即位后有了嫌隙,赵汝愚崇尚理学,重用朱熹等人,所以朱熹算是韩侂胄的政敌。后来韩侂胄酝酿了庆元党禁,就有了沈继祖弹劾朱熹一事了。


而且,此时的宁宗皇帝,也不是很喜欢朱熹。


朱熹在担任宁宗的讲师时,给宁宗讲的都是有关正心诚意的说教,要皇帝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圣贤的规矩。


在讲书时,朱熹是一副声色俱厉的形象,资质不高的宁宗不堪重负,自然厌烦欲去。(何忠礼《宋代政治史》)


实际上,针对理学人士的党禁本质上实是一场政治斗争,而非学术之争。


南宋嘉泰二年,通过对理学的打击,理学人士已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韩侂胄也开始准备对金开战,为了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以便一致对外,有必要消弭党争,于是他请宁宗下诏,弛伪学之禁,不久又追复了朱熹等人的官职。


从这点看,更加证明了之前对朱熹的弹劾不过是为了迎合政治需要,而非实有其事。


武夷山名人堂:“灭人欲”的朱熹



中国近代的教育史上,前有批孔孟之道,后有思想解放运动,朱子理学在大多数人的知识储备里,从来就是束缚人的精神枷锁。


很多人讨厌理学,讨厌天理人欲说教那一套,进而讨厌朱熹,实际上,自理学成为官方之学,朱熹已经去世多年了,假设还在世的话,理学的形势估计也不是他能左右的。


随着元明清理学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假道学君子,这些人原本不过是或直接或间接剥削农民的官僚地主集团,而刚好披了一张理学的皮。人们对理学的讨厌,不正是讨厌这些假道学的人吗?而朱熹在理学系统的名声最大,自然被人揪着作为魁首来批斗。


为人师表一生,在后世却被无根据者抹黑,说其提倡“灭人欲”而其自身却荒淫无道,想来也是悲哀。


朱熹登第五十年,在朝仅有四十日,外出做官也才九年,能够为民请命,惩治贪官,抑制兼并;具有理想主义倾向,多次被召不拜;家中常贫困,招待四方求学之人,也只是豆饭藜羹;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著书讲学,著述丰厚,临死前一天还在修《大学》的注,真正做到了毕力钻研,死而后已。


他属于最没有故事的人,既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也没有滑稽诙谐的趣事,更没有诗酒风流的艳闻,这样一个立身端正的人,他的品德与思想,值得后人学习。此外,朱熹还是孔庙中唯一非孔子弟子而配享孔庙的一人。


1200年他去世时,“伪学”尚未解禁,在朝廷严密监视“逆党”的情况下,建阳考亭这等交通不便的山区小县乡间,他的学生们置身家性命于不顾,从四方赶来祭悼送行,六千之众呀!这中间当然不乏被后人尊称为“武夷三翁”其余两翁,已是花甲之年的辛弃疾和陆游。


武夷山名人堂:“灭人欲”的朱熹



将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异人。使其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那个让中国人恨其不争的宋朝,面对外侮手无缚鸡之力却内斗不已,却成就了科技、文化的空前繁荣。


那个站在中国文化案头的男人,以儒学为主体,融合佛道两家理论进行充实,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大成,形成完整庞大的儒学思想体系,构筑起从13世纪直至20世纪中国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主流的价值观念,代表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


那个朝代,那个人,让“巨大而沉重”的中国文化渐渐有了生气,枯木吐翠、云蒸霞蔚、活泉奔泻,犹如生机勃勃的武夷山。


【写在后面可不看的后记】


在写之前,本来是想写“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家妇不夫而孕”这两件事,写时查了许多资料,发现这事内幕比较深,而朱熹作为一代儒学大师,学子无数,也不大可能浪得虚名,所以最后还是刹住车,武夷山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来过的客人言:“此处是仙灵之地,为龙脉。”


文章是小妖阅众多书籍及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谢谢。


本文参考文献:1. 《宋史》2. 《朱文公文集》3. 余东海《为朱熹洗冤》4. 谢谦《朱熹与严蕊:从南宋流言到晚明小说》5. 束景蕙《不必美化封建官僚唐仲友》6. 束景蕙《<卜算子>非严蕊作考》7. 洪迈《夷坚志》8. 额尔德木图《周密<齐东野语>研究》9.张培锋《南宋一桩贪腐案_朱熹弹劾唐仲友史实探微》10.朱熹百科词条11.朱熹评价知乎问答12.唐仲友严蕊百科词条13.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