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茶太郎,首发于茶叶江湖公众号。
昨天小罐茶在合肥发布新产品,低价位茶,大罐装产品,一罐50g 150元,一斤合1500元。
在这之前,小罐茶主流产品是一罐50,含量4g,合6250元一斤。黑金罐甚至更贵,可达过万一斤。不难发现去年年底小罐茶风波后,小罐茶已经开始自我革命。
加之,今年3月C轮1亿元投资后,资方肯定对KPI有要求,只有走下神坛自我革命才能有新的发展。
但是小罐茶走的是一歩险棋,十八大以后茅台酒是靠不断涨价才达到万亿市值的水平,五粮液、洋河们现在才幡然醒悟,开始提高价格来增加自己营收。
但是想一想这些年多少二三线白酒品牌因为放弃高端市场,在低端市场也折戟沉沙。
小罐茶在高端商务茶市场还没有建立像茅台和中华烟那样的护城河,为了KPI的增加,降维打击大众市场是一手险棋。毕竟在十八大以后像我们本地龙头茶企也想通过推出低价产品,在他们公司内部开会时候说要和夫妻店抢生意,但是收效甚微。
茶产业属性造就这种现象,茶属于非标品,走在茶叶终端市场你会发现经济学的两大现象:
第一这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行业,任何一个茶叶品类头部公司占市场的份额极少。
第二“劣币驱逐良币”这个经济学现象在茶叶市场表现的淋漓尽致,茶叶市场中名优茶假冒比比皆是,不少的茶商们也都是靠着卖假茶度日。这步险棋最核心的痛点是,茶和酒是一样的,市场营销上必须分别解决送礼跟消耗问题,记住说的是“分别”。这种分别就是把茅台和顺鑫农业的牛二分别开来,他们都是分布在不同市场的头部企业。
但是我还是很钦佩杜老板的勇气的,毕竟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小罐茶总是给消费者大师的印象,黄山投资的工厂西门子的洋大师们可不吃这套。
如果不革命,后来的故事就没法说下去,而且趋向于平庸,如果投资工厂,其实就走向了重资产的道路,但毕竟也是洋大师们的重资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身上。死守“存量”,蔑视“流量”,终会带来“当下很好、未来很糟“的必然结果,而这个结果往往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就像清政府当年的”闭关锁国“政策一样。
所以小罐茶要自我革命,您认为大罐茶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