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在月明星稀的夏夜里啜一壶茶,茶烟袅袅,荷韵悠悠,清风徐来之时暗香盈袖,人生一大乐事
高濂曾在「三生石探月」里所记那般:“炎天月夜,煮茗烹泉,与禅僧诗友,分席相对,觅句赓歌,谈禅说偈。满空孤月,露浥清辉,四野轻风,树分凉影,岂俨人在冰壶,直欲谭空玉宇,寥寥岩壑,境是仙都最胜处矣。”
茶从口入,意从心出。可见月影婆娑之幽寂庭院中,一席一壶一茶,细啜慢品之间,燥热的心也逐渐平静下来。
一泡好茶需要静心等待。等待煮水,等待温杯,等待洗茶,等待注水,等待蜷缩的干茶与水交融,吐纳色、香、味。每一次专注的等待,都是一次身心清净的过程。茶叶的俭、清、和、静,不仅于眼前氤氲缭绕,似乎生活中多余的扰人思绪也随之飘散而去。
泡茶的过程,也是和自我对话的过程。了解即将冲泡的茶叶,尊重它的泡法,谦虚习得一定冲泡技巧,尽自己所能,不过分强求超出茶叶本身的味道,粗茶有粗茶的醇厚,名茶有名茶的价值,推物及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从山而来,从心而至。酸甜苦涩鲜,每一味都是茶的味道。人有万象,茶有千面。每一泡茶似蕴含了人生百味,想要对其有所分辨,需用心细细品尝,静心体会。茶在不同的因缘际遇之下,厚薄浓淡甘甜苦涩各有不同,人生也是如此。
品茶,品的是茶,静的是心。观茶干,闻茶香,品茶汤。不同的茶,生津、回甘、喉韵也不尽相同。它轻易调动你的感官,让你不由自主地去感受它、品味它、分辨它。茶不语,却胜千万语。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怪不得宋代诗人会在寺庙纳凉品茶忘了归家。
写到这里,不免又想起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几句茶诗: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观诗知茶味,与其长处空调房,不如也寻一处清凉地,于自己或二三友人,一壶茶,静坐品茗。
“识得此中滋味,觅来无上清凉”。
只有识得这茶里的滋味,才能寻觅到真正的、最高境界的清凉。清代茶亭联一语道破梦中人,希望我们都能有幸遇见那“无上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