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一种能够在时光中发生自我变化,自我提升的茶品。故也就有了“越陈越香”的价值。
年份对于好的普洱茶收藏来说,是一股助推力,但有时也会出现反作用。所谓的反作用,便是影响普洱茶在后期存储中良好转化的三大元凶,我们将其概括为:原料、制作工艺、存储环境。
1、原料优质
好原料塑造好茶品是亘古不变的规律。一款普洱茶,品质要优原料是必要条件。
最明显的,一款以自然生长的古茶树春茶鲜叶为原料制成的茶品,和一款以人为因素较多干涉、树龄较小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制成的茶品,无论是品饮口感还是后期的存储转化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树龄大小的不同,造成茶叶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树龄较大的茶树,茶叶中含丰富茶质,制成茶品后, 能给茶品在后期的良好转化中提供丰厚物质。
2、制作工艺适当
普洱茶制作工艺包括: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青、蒸压成型、自然晾干、成茶品。
重点了解杀青和揉捻对普洱茶后期优良转化的影响。
普洱茶的杀青环节,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新鲜茶叶中的酶等活性物质钝化,即让它们暂时进入休眠期。
茶品制成后,酶等活性物质在时光中缓慢苏醒,开始发生转化。这里强调的是酶等活性物质的钝化。而杀青的适度决定茶叶中酶等活性物质余留的多少。
揉捻的目的是以外力将茶叶的细胞壁破裂,让茶叶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使其内含物质充分混合。揉捻的轻重将会影响茶叶中茶质混合的充分度和溢出的速度。
下面分析几种常见的情况:
情况一:重杀青,重揉捻
重度杀青下,茶叶中的活性物质“酶”被大量杀死,并且茶叶容易出现糊点、焦点。再经过重揉捻后,茶叶细胞壁的破裂程度加大,茶质大量溢出。而这些糊点、焦点与茶叶交杂,无法完全将之挑拣出来。
制成茶品冲泡后,茶汤易浑浊、茶香不纯;且饮下茶汤,喉咙会产生干涩感。
以这样的制作工艺制成的茶品,耐泡度欠佳,且在后期的存储过程中,很难进行良好的转化。即使存储,茶的香气和饱满度也会逐年下降。
情况二:轻杀青,重揉捻
杀青程度过轻,茶叶留有较重的“青味”。茶叶中活性物质酶没有被钝化,在制成茶品之前,一直在进行着酶化反应。经重度揉捻后,茶叶的细胞壁破裂程度较重,茶质大量、较快溢出。
制成茶品后,条索较紧实,冲泡后茶汤中青味较重,稍微控制不好投茶量和出汤速度就会造成前面几泡茶汤味道过浓,茶品会出现不耐泡的情况,且叶底的匀整度较差。
以轻杀青,重揉捻工艺制成的茶品,在后期的转化过程中酶化反应进行较慢,且程度较轻。因茶质溢出较多,在存储过程中茶汤的饱满度会逐年下降。
情况三:轻杀青,轻揉捻
杀青温度较低,杀青时间较短,使得茶叶在杀青时颜色变暗。茶叶经过轻揉捻,细胞壁破裂程度较轻,茶质溢出较少、较慢。
以此种工艺制成的茶品条索松散且颜色暗沉,冲泡后茶汤的鲜爽度下降,茶汤容易浑浊。在后期的转化过程中,酶化反应进行较缓慢,可能需要正常茶品转化期的几倍时间。
原料的优质、杀青的适度、揉捻的轻重,是影响一款普洱茶能否在后期的存储过程中发生良好转化的重要因素。
结合这些因素,就能判断出一款茶品是否有存储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