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一般出现在古董、文玩行业会比较多一些。因为古董的鉴定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连专家都有看走眼的时候,更何况普通人。就算知道自己手上拿的是祖传的珍宝,但市场价到底是多少,一般人也搞不清楚。这就给了行家捡漏的机会,其实就是信息和知识不对称的结果,也算是专家降维打击的现实案例。但在普洱茶领域,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首先我们探讨一下新茶的捡漏。就是你到市场上去找一家茶叶店,想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到你想要的产品。或者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将来有很大潜力的产品。我们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前提是你要有非常过硬的专业知识。就目前普洱茶山原料的分类来说,古树茶和台地茶肯定是严格区分,价差很大,所有商家非常清楚自己买的是不是古树茶,至于有没有忽悠你,只能靠自己。你必须要能区分台地茶和古树茶,如果不能区别,连门都没有入,谈何捡漏?就像喝酒,如果你喝了茅台,觉得跟二锅头没什么区别,还想去做鉴定,就太不自量力了。
然后你还要能喝出一款普洱茶将来的转化空间,这个就更专业了。其实也有迹可循,无非就两点,原料优质,工艺过硬。这个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谈过很多了,这里我们重点关注原料的内涵物质。所谓茶叶的转化空间,无非不过是茶叶在自然氧化的过程中产生了非人为、不可控的化学反应,导致茶叶出现了不同的滋味。要发生化学反应,茶叶内好的内涵物质越丰富,越有可能产生美妙的转化。比如咖啡碱、茶多酚、茶氨酸、糖份等元素的含量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转化效果。因此喝到淡而无味的茶叶,后期一般不会有太大的转化空间,因为内涵太少。所以滋味饱满、内涵丰厚、丝滑粘稠、以及生津回甘快速而明显都是很有可塑性的茶叶。但这样的茶叶老板难道不知道是好茶吗?想便宜买到也不太可能。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老茶的捡漏。在很早以前,我们把改革开放以前的茶叶统称为老茶,但是改革开放以前大陆能解决温饱的人都已经很牛了,哪有人存茶呢?所以很多老茶只是香港、台湾等东南亚有华人的地方偶然存下来的。现存的数量屈指可数,价格更是天价,不要说捡漏了,拍卖的时候能买到都不错了。后来,广东的茶商又把80年代和90年代的茶叶统称为中生代茶叶,勉强来替代老茶。想从这些中生代茶叶中找到一些能接近或者媲美老茶的优质产品,从而获得暴利。这批人找遍了有普洱茶大量存货的厂家和商家,可以算是专业捡漏团队了,有没有找到能够媲美以前经典老茶的呢?目前没有听说。因为经典的东西,行家一喝便知,不可能在这样一个觉醒的和平年代无人问津。有没有相对优质的呢?有,但是他们也只能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了,厂家或商家也不可能不赚钱。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遇到刚好要倒闭的商家或者厂家。但这种可靠消息一般都是行业内先知道,而且一般是打包出售,根本不会给普通茶客机会。如果有特别硬的货,一般也转移了,或者提前就交易了,怎么会留到最后呢?我们看到的清仓特价基本是在景区的门面,套路都一样,最后三天,血亏处理。一辈子就靠这样一个招牌,而且有些不专业的连字迹都模糊了,还在用,但还是有很多顾客相信,这种情况让无数商家感叹,诚信经营真的很难,难道不割韭菜就无法发展吗?难道割韭菜的人才是帮助韭菜成长的好人吗?这时候你头脑里的“儒释道”统统无法解释了,只能去看看荒诞心理学。
所以,以我们多年的经验看,在普洱茶领域捡漏的机会非常渺茫,能够买到货真价实已经非常好了。毕竟每个人都是要生存的,不赚钱怎么生存呢?自己都是小白,还想捡专家的漏,班门弄斧而已。但如果我们都以谦虚和爱茶敬茶的心态,以合理的价格去买好的产品的观念,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产品。毕竟,要成为专家难,要入门不难。很多时候,作为一名茶客,能入门,就自然能品到很多好茶,但入门的标准是什么呢?能喝出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区别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