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是一门艺术,好的、有特色的名字是容易一下子就被记住,可以抓住人们眼球的。
茶中也不乏名字起得好的茶。例如:黄金芽、鸭屎香的凤凰单丛、老茶头、碎银子等。
今天我们就着重讲一下老茶头与碎银子。
老茶头——糟老头子坏得很
当一个人出名了,本来平淡无奇的过往会加上很多神奇的故事,可能连那个人都不知,他的过往那么精彩。
老茶头也被赋予了很多的“故事”,我在这里就不以讹传讹了。
老茶头的第一次亮相
老茶头是大益改制后打造的一款新品,作为独立的产品是前大益集团副厂长李文华先生的作品,并于2006年推出老茶头砖。
研制初衷猜想
在生产普洱熟茶的过程中发现会产生一些结块的团茶,原本废弃不用的,但某一天心血来潮就弄了一小块泡着喝,感觉茶汤味道还可以,所以就想着弄弄,开发一款新产品。
老茶头的生产
工人会先将普洱散茶弄成一个一个堆头,往堆头上撒水进行,让其进行渥堆发酵。在这个过程当中,茶堆会出现升温的过程。需要工人每隔一段时间翻堆降温。因为一不留神温度太高,茶叶就会出现闷焦的问题。而且茶叶在发酵的这个过程中,会析出果胶质。这些粘稠的果胶质,在翻动过程中粘连茶叶,慢慢滚成一团或一块的疙瘩。等到茶叶发酵完毕,工人师傅要把粘连过于紧结的茶疙瘩拣剔出来,这便是所谓的“茶头”了。
关于老茶头的疑问解答
1.关于原料的问题。
原料等级这件事真心不好说,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一芽一叶的比一芽二叶的高贵,实际有的一芽二叶的茶真的比一芽一叶的茶好喝。
所以原料只要不是“脏了心”的农残超标、重金属超标的鲜叶都不是问题。
2.杂质问题。
杂质的问题是工艺的问题,原先生产条件差,包括一些生产人员对于食品安全的意识淡薄,所以茶叶里面总会有一些杂质产生。作为茶的一员,老茶头自然而然无法幸免。
现在工艺好了,生产讲究了,这样的问题也就少了。
3.微生物超标.
这个确实是老茶头的一个问题。因为老茶头的形成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发酵(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统称为生物氧化,发酵是生物氧化的一种方式。)。
团块茶内部厌氧发酵过程长,如果不经过蒸压(或蒸压不透),其微生物超标是可能的。
现在解决办法就是经过进行二次蒸压,以确保微生物不会超标。
还是那句话跟生产技术和实力关系很大。
碎银子——跟银子不挂钩的碎银子
本来不想吐槽这么狠,看到了有介绍说碎银子是“在茶马古道的时候用碎银子代替银两交易”那真心忍不住了。
传统意义上的茶马古道应该清代中后期就停止了。
而作为原料的普洱熟茶的渥堆发酵技术,是在1973年才开始重新尝试,1975年才在昆明茶厂试制成功。
儿子比母亲出生早,就很离谱了。
碎银子的出现
碎银子的兴起一半功劳要归结他的名字。
碎银子的前身叫做“茶化石”。
2009年开始就有茶企推出茶化石这款产品,但一直不温不火。
2013年,某茶企将其更名为“碎银子”之后,受到人们的关注。
碎银子的生产
采摘大叶种古树春料+手工锅炒杀青+揉捻晒青+挑选筛选+轻度发酵+定型成熟发酵(二次发酵)+除异味发酵+二次挑选+打磨+除尘+干燥+精拣。
可以说现在的“碎银子”跟老茶头真心关系不大。
以前也有用老茶头二次加工成碎银子的,但现在很少。
关于碎银子的疑问
1.有没有添加其他东西?
这个我真心没有发言权,因为没见过。
有一些知情人士说加上一种人工缓凝剂,至于是不是真的我不清楚。
2.糯米香的碎银子
宣传的是加了糯米香叶,但不敢保证一些黑心商家加香精之类。
喝茶,健康是第一位。
有的人喝茶,用心喝茶。有的人喝茶,用耳喝茶。
其实我关于老茶头和碎银子的态度,都在文章里,如果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指正。
相关文章推荐
老白茶是个什么鬼?
别错付感情,小心你的白茶装“成熟”
不讲茶德:“88青”“大白菜”你们这些古董茶,有完没完?
买茶,别被“明前茶、古树茶、手工茶”这些标签给忽悠了
提个醒:春茶过早上市是一种“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