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位年轻朋友吐槽,学三年,拜师数位,每位老师都说前一位教得不对,“啪啪”各种打脸,毎次都要重新来过。三年下来,人说喝茶肥,我却胖脸一一一打脸打肿了。这位朋友所求的,应当是茶道仪轨之类的精英之学,普通人饮倒不必如此大费周章,喝得明白、喝得顺ロ,只需要若干常识即可。然而,常识的获得,并不容易。
何谓常识?看似不言而喻的知识,其实最难共识。昨夜常识、今目谬误,这种翻云覆雨的事早已司空见,而更多假“常识”之名的讨论,往往沦为利益与偏见的战场。今天,羽扇纶巾指点文化江山是从者如云的正道,而从信息汪洋中打捞常识,却需要年路蓝缕的笨功夫才成。
发现常识、传播常识、接受常识的人,先要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灵魂,一个塞满权的头脑要么视常识为无物,要么视之为砒霜,自然与常识绝缘。
常识不是真理,它不追求放之四海皆准,它会随着人们认知的扩展而变化。因此,有了自由意志,还要有一份老实的态度,オ能成为常识的朋友。
今天嗜茶人引用率最高的语录之一,恐怕就是周作人的“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当时即被视为文人中的茶人,茶人中的文人,然而周先生特意写文章,老老实实地说自己:“吃茶是够不上什么品味的,从量和质来说都够不上标准…我根本不讲究什么茶叶,反正
就只是绿茶罢了。”
后来果然有热心人来看他茶,大失所望:从前听人说你怎么爱茶,怎么究,现在看了才知道是不对的。用作人也老实作答:“可不是吗?这是你们上了我文幸的当…我只是爱要笔头讲讲,不是捧着茶碗一碗一碗的尽吗的。
五四一代学人,对孔夫子自然不是很恭敬,但他们为人处事,却与真正的孔门弟子无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老实人说的、老实人践行的老实话,在今天绝不过时,是硬核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