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鲁吉亚,人们爱喝一种红茶叫“刘茶”,这种茶的祖源为中国祁门红茶。19世纪末,来自中国汉口的茶坊伙计刘峻周将茶籽、茶苗带到了黑海沿岸的格鲁吉亚巴统市。他在当地生活了30余年,培育出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茶品种,被称为“高加索的中国茶王”。在1900年的巴黎世界展览会上,刘峻周的“刘茶”获得了世界金奖。
在巴统市诺贝尔兄弟科技博物馆展出的恰克瓦茶厂于110年前生产的茶叶产品。
在格鲁吉亚说起丝绸之路,总会有人提到“刘峻周”这个中国人的名字。刘峻周,格鲁吉亚茶叶产业的创始人,在近代中格友好交往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0年,刘峻周在恰克瓦茶场。他的周围是他培育的茶苗,他身后的竹子也由他自中国带来。摄影 谢尔盖·普罗库金·戈斯基
“刘茶”往事>>
格鲁吉亚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格鲁吉亚语中称中国为 “秦”,相传这个称呼来源于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格鲁吉亚与中国之间的茶交往可追溯至19世纪晚期。当时,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茶叶需求,俄国(当时的格鲁吉亚属俄罗斯帝国,1917年俄国革命后格鲁吉亚宣布独立,1936年格鲁吉亚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至1991年苏联解体)通过万里茶道,一面加强与中国的茶叶贸易,一面尝试引进中国种茶和制茶技术,在本国发展茶叶生产。但由于当地气候、土壤、水质条件都与原产地不同,茶树生长不良,于是俄商开始考虑从中国引进种茶、制茶人才。
1910年,黑海东岸巴统北部小镇恰克瓦,当地人在采摘茶叶。茶树散布在起伏的山坡上。摄影 谢尔盖·普罗库金·戈斯基
1893年春,中国汉口一家茶场的经理助理刘峻周被俄国茶商康·谢·波波夫看中,邀请他赴格鲁吉亚发展茶业。于是,刘峻周携10余名茶工及几千斤茶籽和15万株茶苗,从宁波南下广州,取道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至印度洋,再从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至地中海,渡过爱琴海、黑海,最终抵达格鲁吉亚的巴统港。从此,刘峻周开始在格鲁吉亚黑海沿岸的高加索、巴统等地栽培茶树,并筹建茶厂。1897年,受波波夫委托,刘峻周回国又挑选了一批优良茶籽和技工人员,并携全家定居巴统,还带来了中国的油桐、香蕉、柿子、竹子、棕榈等作物,大大丰富了当地的植物品种。经反复试验,刘峻周在当地红土山坡上培育出了适应当地气候、产量高、品质优的茶种,后人称之为“刘茶”。自此黑海沿岸茶林漫山,格鲁吉亚成为茶叶基地,“刘茶”蜚声全俄。
↑刘峻周当年创立的恰克瓦茶厂成了现在的恰克瓦茶业公司,产品库房里,码放着长方形茶砖。目前,这种茶砖产品主要销往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
↑恰克瓦茶业公司生产的茶砖。刘峻周一生爱马养马,恰克瓦茶厂生产的茶砖上马的压印图案一直沿用至今。
↑在恰克瓦茶业公司生产的茶砖上印着苏联的俄文缩写“CCCP” ,正中央是锤子与镰刀的标志。
↑恰克瓦茶业公司的茶砖压模设备。
↑恰克瓦茶业公司用来生产茶砖的压印模具。
1900年,刘峻周茶厂生产的茶叶参展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在中国茶叶缺席的情况下,“刘茶”一举荣获金质奖章,引起轰动。由于刘峻周在种茶事业上的突出贡献,俄沙皇政府1909年授予他“斯坦尼斯拉夫三级勋章”——刘峻周成为了未有俄国国籍而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重视发展茶业,刘峻周担任苏联政府国营茶厂经理。因为种茶成功,刘峻周曾被列宁三次接见,并获得了苏联政府授予的劳动红旗勋章。刘峻周在格鲁吉亚工作生活了30多年,一直保留中国国籍。1925年他举家回国,定居哈尔滨。
纪念与传承>>
巴统市位于格鲁吉亚西南部的黑海东岸,是一座海港城市,刘峻周的故居就坐落在巴统市北部的恰克瓦镇。据介绍 ,恰克瓦的“恰”就来自中文“茶”的发音。故居是一座二层建筑,它面朝大海,是当时波波夫专为刘峻周所建,由德国建筑设计师设计。1925年,刘峻周举家回国后,这座居所转由他人居住,如今这里已由格鲁吉亚政府收回,准备重新整修后设立刘峻周纪念馆。
巴统市诺贝尔兄弟科技博物馆二层的刘峻周历史展厅。
第比利斯自由大学教授刘光文是刘峻周的孙女,她仍在延续着祖辈的传统,继续为增强中格两国友谊和促进文化交流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