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喝茶》中说道:
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终日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例。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鲁迅说这些话时,正在喝茶。他喝的是很好的茶,是需要静坐无为时,用盖碗泡制,细细品味的那种“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的顶好的茶。
可他第一次喝的时候,竟然觉得和平常的粗茶没什么两样。原因是那时他“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于是他得出如下结论:
一、“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二、“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
简言之,就是要想成为那些精致的“上等人”,你得有钱有闲;还有就是粗糙一点,活得更轻松些,反之甚至有短命的风险。
在今年的黄淮学院毕业生典礼上,校长就曾告诫毕业生不要一心想着“身登青云梯,喜提人生锦鲤”,更不要一味地经营精致人设,年纪轻轻就暮气沉沉,满脸油腻。
校长之所以如此苦口婆心,是因为她看到那些年轻的“精致”背后,垒起了资本的白骨,金钱的灰烬,更吞噬了多少清白洁净的灵魂。当人们过多地透支了本身负担不起的虚荣的“精致”,原本象征美好的精致,就变成了某种假象和作秀。
在此倒不是说资本就是原罪,贫穷就该粗糙,只是当我们没有更多的资本支撑的时候,大可不必为了面子去假装精致。真诚的粗糙,好过虚假的精致。更何况,粗糙本身就具有独特的美感。
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