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芙特说茶: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三)

作者:帝芙特 更新时间:2022-08-05 07:27 阅读:652

蒂芙特说茶: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三)


道教与茶文化关系最有说服力的要数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启服之”的记载。


蒂芙特说茶: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三)


其实对丹丘子饮茶的记载还有早于此的汉代的《神异记》:


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栖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


丹丘子为汉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一个道教人物。故事似不可全信,但仍有真确之处。陆羽《茶经·八之出》关于余姚瀑布泉的说法即为明证:“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


蒂芙特说茶: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三)


此处所指余姚瀑布与《神异记》中的余姚瀑布山实相吻合,历史上的余姚瀑布山确为产茶名山。因此“大茗”与“仙茗”的记载亦完全一致。这几则记录中的“茶”与“茗”,也就是今天的茶。


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早在晋代郭璞在注解《尔雅》时,即说:(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茶。


此中所谓“蜀人”之记载,即可视为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巧就巧在它也是道教的真正发源地;其形成年代,也为两汉期间。其时,张陵奉老子为教主,创“五斗米教”。


蒂芙特说茶: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三)


此后,道教在理论和组织形式上逐渐完善,上至帝王百官,下至布衣百姓,各社会阶层都普遍地对它感兴趣,而且经久不衰,影响至今。大多宗教都鼓励人们追求死后天国的乐园生活,从而以冷漠态度对待人生及其社会现实。


而道教却无比的热爱生命,直接否定死亡,认为光阴易逝,人身难得,只有尽早修仙,才能享受神仙的永久幸福和快乐。道教这一内涵特质所体现的是,重人生,乐人世。这也正是古人崇奉仙道的原因所在。


蒂芙特说茶: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三)


显然,陶弘景所说“苦茶轻身换骨”,还有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所说:“苦荼,久食羽化,”都与道教得道成仙、羽化成仙的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而丹丘子,则是直接给樵夫指点佳茗的仙人。


可见道家对茶这种自然之物早有深刻认识,而将其与追求永恒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使茶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便是道家的首功。


蒂芙特说茶: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三)


千万不要忘记,茶圣陆羽本人就曾亲自在其经典著作《茶经·七之事》中,完整引述过我们刚才谈到的《神异记》中那段“余姚人虞洪人山采茗,遇一道士”的故事。他还引述了《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的记载。


毫无疑问,陆羽本人对这段“道士”、“道人”的历史是深信不疑的。当子尚提出“何言茶茗?”的问题时,实际上已暗示了那一时期“茶茗”的名称,尚未有稳定而普遍的叫法,然而“道人”已经实实在在地把它作为“茶茗”了,它已显示出道家与茶的原始关系。


这就是历史,这也是陆羽眼中关于茶的起源的真实的历史。


蒂芙特说茶: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三)


内容策划:高端袋泡茶品牌-蒂芙特


蒂芙特说茶: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三)


京东、淘宝、拼多多均有销售


聚焦茶人茶事,服务产业经济;


传播茶叶文化,缔造品质生活


千年茶文化,一品蒂芙特


关注公众号“上海帝芙特国际茶文化广场”


更多好茶,等你来解锁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