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起起伏伏,阴晴不定,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暴发,政策喊了一句口号,坚持动态清零,守好来之不易的成果,我只能摇头,难道我们是有魔法么?念一句咒语,科学就能实现,传统就能实现,疫情病毒就会消失么?这让我想到了茶文化。
无论科学也好,传统也好,文化始终贯穿历史的始终,即使断了,文化还会延续,只不过文化可能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因为,在我们这个维度,有文化才能诞生文明,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变化,从一种“共识”,创造出一种规则,让它呈现出“可视化”的形式。
比如,民以食为天,这是全世界人几乎不可违背的规则。水为生命之源,这也是不可违背的。因此,文化的背后,必定有一种共识的认同规律在支撑。
从现有的观点来看,我们能认同的科学,是通过权威机构的研究,用数据来公布成果的,这就是科学。而数据,主要是通过计算的方式来说明事物发展的,比如角动量,频率,波形,磁场,辐射,人们认为,能确定的,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无法确定的,对我们起到负面的,是我们不需要的,这就是我们现有的文化。
在茶文化上,我们对外宣称,茶叶的成分对人体有益,但同时也指出,饮用过量对身体有害,这种话,粗略看看,的确是专业。但这种话如果我们动脑子就知道,根本经不起推敲,人体有益,过量有害,我们今天得到的实际是什么?是不是没有喝过量,身体却仍然出现了间歇性慢性中毒的情况呢?
所以,科学的茶文化,经不起推敲,喝到科学标准的茶,我们尽量不要把传统的茶文化扯在一起说明,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人,在喝科学标准的茶,把传统茶文化与科学标准混为一谈,当我们喝茶喝出了问题,比如,喝茶喝到肾结石,喝发酵茶喝到伤肾,伤胃,莫名其妙得了白血病等等,我们基本怪的是茶,而不是科学的标准,我可以明确告诉每个人,这个“锅”,茶不背。这是今天的科学茶文化导致的。
科学茶文化,用魏晋,唐宋,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美好,用改革开放吃老本那一套权威在说今天的茶,本来混为一谈无所谓,但现在有意思的是,您看看几个茶叶原始的气色,再看看这些专家学者的气色,能得到美容养颜,皮肤细腻有光泽的结果么?
茶,本来喝的是成分,正面的成分,对身体有益,我们可以用科学说,可以用传统说,从科学说明,香气,滋味,是茶与水的整体参与,获得了香气的成分,滋味的成分,这些对人体有作用,所以人体会有正面的感受或者负面的感受,按照道理来说,正面感受对,身体应该往好的方面发展,错了,身体往不确定方向发展,大部分情况下是负面,对么?因为,科学安全标准在不断降低,茶叶品质虽然好,但整体品质往下降,对么?这段话是从科学角度来分析的。
从传统来说,茶,从唐朝时期到明清时期,一直沿用了“茶为万病之药”的标准,比如孙思邈,陆羽,沿用了茶,久服,有力,悦志的说明,宋朝的日本有荣西,他将茶定义为,茶为万病之药,为末代灵药,明清时期,贡茶的茶膏上面明确说明,“治百病”,但问题是,茶的工艺技术,辨认方法并没有传承下来,有的,大部分只是喝茶的结果说明,这是妥妥的就像中药医书的方剂一样,只说明属性,用法,没有说明工艺做到什么程度,只是会说到多少时间,外形怎么样,这就是做好了,有点像传统中药的工艺,即看药做药,看茶做茶一样,如果我们不懂这套方法,茶文化很难被人认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茶文化。
一般来说,文化是由文化专属的人传播的,传播文化的主要方法是,照本宣科,也就是将历史的文化背景,情景,加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把这件不为人知的事情说清楚,有证据,那么这些将成为数据,后人可以得到确实的资料以供参考,那么文化的延续也就得到了好与坏的反馈,我们后人,只要背数据就可以,比如,山头的事迹,特产,这些用来干什么等等。
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发展重心主要从茶叶的效果转移到了工业方面,我们今天看到的茶文化,大多是某个地方的特产,拥有的历史,背景,茶叶的特点,故事,产量,平时搞了什么活动,得到的荣誉,获得的认证,主要名人,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利益,这便是今天的茶文化,我们只要背诵就可以。
然而,茶最终是需要喝的,工业化的机械革命,代替了大部分人力,本以为茶文化可以推动科学与传统蒸蒸日上,但现实是,茶的副作用带来了各种副作用,比如绿茶,新茶伤胃,新培育的品种,口感不如本地品种,老品种的减少导致传统茶价格升高,新品种的茶,除了产量外,无论从功效,口感,耐泡度等各方面不如老品种。然而,科学工业却我行我素,继续发展,这使得很多想学茶的人,沦为被迫PUA与道德绑架的形式,在学习,在培训,在喝茶,用“无所谓”好与坏的形式,对自己的身体不闻不问,美其名曰,我可以的。这种病态与妖魔化的发展,导致很多人,离开了茶圈。
虽然,很多人对茶有兴趣,也愿意学习,但对于茶的潜在危险性,很多人望而却步,不仅仅是文化不实用,就连茶艺也在装,因为,很多人买回去泡的茶,根本没有茶艺泡得好喝,问其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模棱两可,摸不着北,问其保证,含糊其辞,无法保证,这些都是茶文化无法让人体验到花钱买到价值的真实性。这是为什么呢?
2019年,上海疫情结束,我晒出了我瘦身成功的照片,有位茶艺师看到我的朋友圈,很好奇,问我怎么可以不吃药,不打针,不节食,不运动瘦下来,我给出的答案是,随便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前提是,辨认食物的品质,符合传统的标准即可。朋友听完,觉得不可思议,于是说,这个说法难以理解,能不能换个方式说呢?于是,我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与之缓缓道来。
我问茶艺师,你也学过审评,也知道现在的茶叶品质与3年前的品质下降了很多是吧,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接着,我问他,如果同样我的食品,3年前与现在的食品重量相同,那么品质下降意味着什么?他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又问,我们知道以科学方面来说,食物是成分,是成分也就会对人体造成这三种结果,即有益,有害,不好不坏,对么?他回答有些迟疑,毕竟这样的思考方式,已经不属于常人的认知范围,但作为一个有思考常规能力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只要脑子转下弯就可以理解。接着,我又问到,那么现在品质下降,亚健康慢性病越来越多,那么,同样的食物,品质下降,那么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品质下降意味着什么呢?他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于是,他问我怎么解决?
我的回答是,用茶艺师的方法去学会我的判断茶叶方式,他能让你健康,也就可以让你瘦下来,这句话,让他有瞬间进入沉思,为什么呢?泡茶,喝茶,跟吃食物什么关系呢?我接着说,陆羽的茶经是一本使用说明书,按照我的方法做,先辨认生态,你就可以知道品质,也就可以辨认食物的毒性,而茶艺,你是学过的,肯定比我懂,当你学会辨认品质,再配合茶经,你会发现,你的茶可以泡出“无毒”,“有益”的效果,会比我更厉害,他似乎觉得不科学,又认为迷信,顿时,两人鸦雀无声。
我看出了他的疑问,接着说,在审评课上,你也见过我的茶与众不同,也见过我的判断方式与人不同,跟喝我的茶自己喝出了不同,这些原理你可以知道,下一步的选择在于你,我做茶不是卖茶,而是一套解决方案,解决每个人的健康问题,更是为了解决疫情的事,茶艺师见我疯疯癫癫,借故离开。
等他离开,我摇摇头,再看看屋外,空气很不好,连空气都有毒性,病毒变异是迟早的事,到时候,没中药,西药救人也是迟早的事,病毒的触手(突触)越来越多了,脚越来越多,自行走动,逃逸,伪装,感染的能力也就越强了,如果提纯深加工的工艺不符合陆羽的标准,病毒升级会越来越快,如果茶艺师,茶文化不从泡茶开始,强调并保证泡出一杯“无毒”的茶,茶文化也将成为,金钱的傀儡,而我们文化落寞之时,也是资本狂欢,疯狂收割韭菜的时候,更是民不聊生的时候,那时候,我们想反抗的机会也都没有,类似那时候日本侵略南京的事件,只不过鸦片变成了手机,而该事件成了生物化学的试验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