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寻茶记系列之八:魏家塅里魏源茶

作者:茶道湖南 更新时间:2022-08-06 00:29 阅读:592

在隆回县司门前镇有一片较平整的大田垅, 因魏姓人最先在此居住, 因此自古就叫魏家塅了, 但上世纪因盛产黄金,行政区划改革之前名为“金潭乡”, 属司门前区,包括金潭、合理、石丰、学堂湾、石山湾五个行政村,撒区并乡后并入司门前镇。


在隆回,魏家塅可说是人人皆知,那“狮象把水口,金板铲龙门”的风景和“文武两魏”的人文注定了她的辉煌。这一方灵山秀水孕育了魏源《海国图志》这样影响我国近代史甚至世界格局的思想巨擎,培养出了晚清陕甘、云贵、两江、闽浙总督兼南洋大臣、盐政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魏光焘(当地人都叫化魏午庄)这种政治、军事、外交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


宝庆寻茶记系列之八:魏家塅里魏源茶


陕甘、云贵、两江、闽浙总督兼南洋大臣、盐政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魏光焘


魏家塅地处雪峰山中脉梅山腹地,四周丘陵重迭,古代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交通阻塞,史载“旧不与中国通”。自北宋熙宁年间章惇开梅山后,江西老表陆续迁徙来湘开发这片蛮荒之地。相传到了南宋咸淳年间,魏、赵、邹、欧阳、廖五姓同时来到今司门前一带择地谋生。邹姓选择了司门前,欧阳选择了石桥铺,廖姓选择大水田。赵姓首先来到魏家塅,看到狮象把水口、金板铲龙门的山形地势,不知河水往哪里去,担心被水淹掉,于是翻过东山印选择了赵家垅。而魏姓独具慧眼,选择了魏家塅这块风水宝地。魏姓人家从此在这片土地上开天辟地、繁衍生息,耕读传家,以致后世人才蔚起、文风丕振。


宝庆寻茶记系列之八:魏家塅里魏源茶


从前,人们对司门前的评价是:“魏家段的顶子,司门前的票子,孙家垅的架子,石桥铺的棍子”。这里所说的魏家段、孙家垅、石桥铺均为司门前镇区域内的片村名,从整体上映证了一都司门前历史上一直是宝庆府北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魏家段的顶子”主要是指这里出有“文武二魏”魏源和魏光焘;“孙家垅的架子”是说孙俍工一家的字架子写得好,在周边相当出名;“石桥铺棍子”则是说这里的教棍最有威严,这里创办了县域境内第一所书院、第一个高小、第一所义校。至于“司门前票子”,主要是说这一带经济活跃,现仍保留有部分遗迹的石子坳街和石桥铺街,过去分别在商业、织染业上生意很是红火且有特色。


魏家段地处白马山下,白马山是茶叶仙山,两魏从小与茶打交道,魏源“杯中含太极,腹内孕乾坤”, 对出一代思想家;魏光焘“大城不转怎能转小城?”问出一位“武威将军”。 魏源以“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用一杯茶思考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的开放思想,影响了全世界。魏光焘则以一杯茶功夫写下了七言绝句:“东洋小丑犯牛庄,士尽争先血染冈。大炮长枪何所惧,要凭胆剑斩豺狼”。


解放后,这里的人们充分发挥种茶制茶传统优势,在山坡上开辟新茶园近万亩,建乡镇茶叶加工厂3个,隆回县农业局欧阳征炉、罗教迪、谢能享、金石桥公社易祖强、县外贸公司黄钟奇、县供销社邹祖华等发起,在此蚁子界建起了县茶树良种繁育试验场,引进良种26个,成为全市第二个品种资源最多的茶树良种繁育场。用这里的原料研制的“一都云峰” 绿茶获评1991年湖南省名茶称号。兴隆茶厂则最先引进L.T.P+C.T.C红碎茶新工艺设备, 研制的“922101”批唛茶在1979年 武汉召开的全国红碎茶提高品质座谈会上获全国红碎获第四套第十一名。


宝庆寻茶记系列之八:魏家塅里魏源茶


进入21世纪,这里的茶叶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龙回一都云峰富硒茶叶有限公司的成立,更使这里的茶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该公司是全市目前唯一的红茶、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的拥有者,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遵从“师长技、制好茶” 理念, 生产的魏源红茶、魏源绿茶、魏源茯砖都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在其带领下,全镇发展茶产业助力扶贫攻坚、着力乡村振兴的劲头充足,至2019年底,全镇有茶园面积2万多亩,约占全县三分之二,有一都、北院、通发、吉山、蚁子界等5个加工企业,年产茶200吨左右;有隆回县良种茶繁育合作社,年出圃茶苗60万株上下,是邵阳市目前茶叶集中的乡镇之一。


宝庆寻茶记系列之八:魏家塅里魏源茶


一都茶业总经理邹方晴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作者: 易祖强(邵阳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王丹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