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作者:苏茶网 更新时间:2022-08-06 00:45 阅读:457

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是绕不开的一章,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茶具,是茶道文化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是点睛之笔。古代茶具种类繁多、样式巧妙,收藏在博物馆里的这些茶器更是一场审美盛宴。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01. 


唐 越窑青釉玉璧底碗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敞口、斜壁、玉璧底足,典型的唐代初期形制。灰白胎,青釉稍泛黄,并有不规则的开片。这种玉璧底碗在唐代有个专用的名称叫“茶瓯”,专门用来饮茶。




02. 


唐 邢窑白釉碗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唇口、坦壁,矮圈足。白釉瓷器最早出现于北齐,经过隋代的发展,到了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的陶瓷分布格局。北方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南方以越窑青瓷为代表。




03. 


唐 白釉煮茶器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此套白釉茶具出土于河南洛阳,系明器,由茶碾、茶炉、茶釜及茶盏托组合而成。




此白釉风炉及茶釜系煮茶用器,风炉呈筒状,有圆形炉门。茶釜带双耳,煮好的茶,用茶勺舀出放入茶盏托中品饮。




04. 


五代 越窑青釉葫芦形壶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造型呈葫芦形,壶盖设计成瓜蒂形,壶腹一侧有长流,另一侧有扁条状柄把。灰白胎,釉薄而莹润。




唐代早期的壶系烧水用具,到了晚唐五代时期,饮茶方式有些改变,因点茶的出现,不再把茶末放入茶釜中烹煮,而是放入茶碗中,注入热水点茶,这时的壶成了点茶的重要器具。




05. 


明 “用卿”款紫砂壶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整体造型规整、敦厚,壶嘴弯曲有致,壶盖为典型明式如意纹图案,壶钮饰有颇具匠心的镂空金钱如意纹。制作年代应为1637年。




此壶作者陈用卿,明代天启、崇祯年间人,一代制壶名师。《阳羡名陶系》称其书刻“落墨拙而用刀工”。明代杭州名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称“宜兴罐,以供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又次之。”




06. 


清 “孟臣”款朱泥水平壶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朱泥小壶,纤巧秀美、流直环圆、精微细腻,底刻:“山水作主人,孟臣”。壶嘴和壶把的用泥必须绝对相等,壶漂浮在水面时壶仍保持水平而不倾倒,其制工精巧,这就是水平壶。




朱泥壶是明末清初宜兴紫砂的特殊成就,惠孟臣为制作此类小壶的杰出代表,后人多有仿制。




07. 


清 锡包砂却月壶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包砂却月壶是文人参与制壶的典型代表,却月壶型是曼生壶式其中一种,壶有“月满则亏”的规劝寓意,壶身圆润似满月,底部稍缺,直流、圆把,钮为半圈。




这种锡包砂工艺由清代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的著名紫砂名家朱石梅创制。壶的一面镌刻铭文“如月之曙,如气之秋,仿雪香小居法。”另一面刻梅一枝。




08. 


清 粉彩“雀桥相会”盖碗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盖碗在清初开始流行,此后,成了清代主要的泡茶器具。




清嘉庆粉彩鹊桥相会纹盖碗,菱口,碗内施松石绿釉,碗外壁以粉彩描绘着盛装的七仙女与乘槎的董永相会的故事。该盖碗底部及盖钮内底有“江正隆制”矾红篆书款,殊为难得。




09. 


清 青花诗文茶具一组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诗文茶具由茶壶、茶托及茶杯组成。主题装饰纹饰为唐宋诗文。青花发色鲜艳,字体端正。




杯腹以青花行书七言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托盘以青花书楷书七言诗句,集摘自唐宋诗文,书体排列以一首七言诗为中心,其他七言诗均围绕中心作扇形排列。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代的能工巧匠,他们把各个时代的特色融入到小小的茶器中,打造了独特的中式美学。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中,这些精美茶器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博物馆茶器大赏,是一场审美盛宴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