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郭。《大郭说茶》由福海茶厂出品,将和你一起度过有茶陪伴的时光。
最近福海的新品乘风易武高杆茶上市,很多茶友都被它香醇细柔、清香蜜甜的口感打动。也有茶友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样的茶才能算是高杆茶?高杆茶树和普通的茶树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在易武的天门山会有这么一批高杆茶树的存在呢?
其实啊,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知道,高杆茶树应该是指树干非常高的,未经过人为矮化的茶树。一般来说,高杆茶树的树干长度会超过五米,在易武茶区,有的高杆茶树能够达到二十米甚至更高。
根据乾隆时期的《普洱府志》记载:产普洱府边外六大茶山,其树似紫薇,无皮、曲拳而高,叶尖而长,花白色,结实圆勺,如栟榈,子蒂似丁香,根如胡桃。土人以茶果种之,数年,新株长成,叶极茂密,老树则叶稀多瘤,如云雾状,大者,制为瓶,甚古雅;细者,如栲栳,可为杖。
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高杆茶树,因为周边的植被都是参天大树,所以必须足够高,才能有独享的阳光,所以高杆茶树的香气高扬,梗长叶厚,甜感会特别明显。“高甜”、“高香”与日照带来的副作用——涩感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喉韵,形成了驰骋江湖的“山野气韵”。
高杆茶树的存在,除了是自然造化的结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躲过了发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规模的茶树人为矮化。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在云南的很多茶区,由于当时物资匮乏,茶叶的经济效益又实在是太差,在“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的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是必然的选择。
茶叶在当时不值钱,也没人要,茶区的茶叶生产,慢慢失去了历史上的辉煌地位,茶农把茶树砍掉种粮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在当时,有一部分的茶农是直接把茶树砍掉,种植适宜山地的稻谷或者是其他经济作物,另外一部分茶农则是在“改造老茶园,发展新茶园”的号召下,把茶树坎矮,打顶。
在当时的茶区,对茶叶的要求就是量产高产、采摘方便。而高高的大茶树显然不符合这一指导思想,采摘又不便,产量又低。而矮化过的茶园不仅茶叶的产量高,而且制成的茶叶成品也非常好看,价格也比那些大树茶贵很多。
所以啊,从八十年代开始,很多种茶叶的村寨对茶树进行了大面积的矮化处理,每年11—12月对茶树进行修枝打顶、人工锄草,以增加茶树采摘面和发芽率,老茶园也进行了梯面改造,通过规范的现代茶园管理方式,保证茶树发芽率和产量,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现在的易武茶区很多茶园都是经过了人工矮化的茶园,而易武的天门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迹罕至,茶树在热带雨林中与其他植物混生,茶树自然也就没有被人工矮化过。
福海的乘风易武高杆茶原料就来自于位于易武乡曼乃村马叭寨的天门山古茶林,紧邻老挝,与弯弓、薄荷塘紧密相连,生态环境保护完整,茶树在雨林生态系统中自由竞争,向阳奋力生长。
高杆古树树高在10米以上,直立而长。这样的树形,导致了毫无借力之处,采摘难度极大,除非是当地的瑶族,外人也只能望树而叹了。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是大郭,我在大郭说茶,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