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一种曾经主要销往边疆的茶品, 因原料苦涩粗老而为大众所不喜。边疆各少数民族人民虽以肉食为主,却劳作不辍,辅以黑茶,便能达到身心平衡。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今人,尤以享受现代文明便利的都市人为甚, 却越来越多地受到富贵病的困扰。 于是, 黑茶便开始逐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粗茶淡饭,延年益寿”,一句整天挂在人们嘴边的老话,非常精准地道出了黑茶的作用。"粗茶”虽然比细嫩新茶更苦涩, 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其养生价值在某些方面要高于价格昂贵的细嫩新茶。
黑茶,其色泽黑润,口感醇厚,汤色浓重,用料粗老,制作独特,保存期长,饮用宜陈,年代越久者越加醇和······再加上其强大的保健养生功效,自然会引起注重健康养生与追求生活品味之人的注意。
黑茶,中国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之一,是仅次于绿茶和红茶的中国第三大茶类,其年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黑茶属后发酵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作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其叶色变得油黑或黑褐,故得名黑茶。
黑茶以边销为主,主要销往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曾长期活跃在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上,是藏、蒙、维等边疆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因而又称为边销茶,主要有四川藏茶、云南普洱、湖北老青茶、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安徽安茶等分类。
黑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种黑茶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甚至几个故事传说,让人能更深地了解这些黑茶,同时还为其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马背上发酵形成的“四川藏茶” 为了方便运输与储藏,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 给达官贵人们的,所用原料都很细嫩。
后来,随着民间饮茶风俗的兴起,特别是唐宋时期茶马互市的开通,边疆少数民族对茶的需求量大增, 饼茶的原料也开始由细嫩逐渐变得粗老。在未运至销区时,饼茶不仅滋味粗涩,而且青味重, 饮用起来口感并不是很好, 但是遥远的运输路途却在无意中给了这些粗老的饼茶一个改变品质的机会。
当时,四川雅安和陕西汉中是两个主要的茶叶集散地, 从这两地出发, 人背马驮抵达西藏至少要2~3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的时间。
当 时 的茶叶多用篾篓包装, 运输途中, 人 们一路风餐露宿,且天气多变,又没有遮阳避雨的工具。雨天茶叶常常被淋湿.到了天晴时又被晒干,在这种干,湿交互变换的过程中,吸湿性强的茶叶极易回潮变色,湿热的环境又给了微生物一个极好的生存环境,粗老的茶叶开始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发酵。!
当终于到达销区后,原本翠绿的茶叶完全变了一个模样,变得乌润、油黑、形成了一种品质完全不同于起运时的绿茶的新菜品,当时人们称之为"乌茶。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颜色,乌头的滋味也山根涩变得醇和,泡出来的茶汤也变得红艳亮丽,藏民、牧民们加奶饮用时反倒比原本的绿荼滋乐更佳中这种荼因此受到了边区各族人民的极大欢迎。
久而久之,人们在制作荼马交易所用的茶叶时,就在初制或精制过程中开始增加一道渥堆工序、黑茶由此正式产生、因此,后来人们在说到黑茶时、就有了"岛背上形成"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