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拨光照的不同,就带来了整体植物结构的不同。
同样是临沧,勐库的民族要更有多样性。布朗族、拉祜族、 佤族、傣族,汉族共同生活。
观察地图,双江相对邦东区域更处在交通大道上。文化的交流更多。
传说一支布朗族人一路从布朗山一带迁到了双江,平原里的的稻田地依旧没有他们的份。他们依旧上山种茶为生,依旧敬畏自然,让树自然长高。
那里更多的是傣王的权势范围。不过,已不算核心区域了。
邦东的山高,也更深。没有更多的大交通要道。这是主体是汉族。是南诏的范围。
数百年前,邦东人从勐库引种了勐库大叶种。却发现同样的勐库大叶种种到了邦东之后。味道和勐库茶完全不同了,包括茶芽也不同。他们和邦东原生品种一起组成了现在的茶叶结构。
一路瞌睡着,我先到了马台乡上。简单的总结是很失望。马台茶叶的光芒完全被邦东盖住了。
邦东人说,马台的有些大古树茶被昔归人买了走回去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需要找寻更多的好茶需要更多的时间。这里我也感觉很陌生,我先放弃了。
马台政府虽然想主打岩茶概念茶。但任重而道远。邦东的昔归娜罕曼岗之下,亮点不容易找到。
春茶的时间都很宝贵。我这样的云南本地人找起来都吃力。更何况省外茶人了。
这一天不太顺利。耽误了很多时间。到了邦东的时候是下午5点。有随时下雨的感觉。有点晕车了,头很疼。肚子饿得不行。先吃了东西。
找了个小宾馆先入住了。这几年越不越不想麻烦别人了。
休息了一会。虽然不想动。但也得加快速度。让邦东朋友来接我。去他们的初制所。
40多岁了,他说他年轻时在缅甸开过公司。后来茶叶行情好了也不年轻了。就回到了临沧邦东做茶。也带回了缅甸时的老婆。她老婆现在也只听得清简单的对话。
前几年行情好,也赚了些钱。然后又投入到初制所建设中。
称茶收茶,炒茶,晒茶,各环节已分开制作。繁忙而有序。他们他只做自已家的茶。只是这个家有多大。我也说不上来。估计是亲戚整体的都会收。
这些年,茶山上慢慢增加了晒红的制作。他们也有做。
看到有人带回来一棵单株。鲜叶称了一下。就有40单斤了。临沧的大的古树长得茂盛高大并且会伞状散开。而易武勐库的单株则向上生长,也不会太茂盛,到不了这么大的数量。
包括无量茶王树。香竹箐也是这样。重量比这棵还大得多。
从穿着上看他是相对其它茶农现代的。但当他伸出手的时候,看到他炒茶炒得变形了的手,他依旧以茶为生。 茶叶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和身体。但是再累也值,他说:毕竟这是一份可以操守一生的事业。
茶山上有多少人家。春天的夜晚就会有多少灯和火。
灯照明,
火炒茶。
其实,我是很怕辜负了他们。
本文文字为带剑行者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带剑行者,十年医药人,七年普洱茶人,大臻普洱茶大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