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中正之气,传科学之法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8-07 02:33 阅读:965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揽胜,一杯春茗,不知醉倒了多少风流。茶为雅中闲,古往今来皆如此。杭州,不仅是人文风物历史上的重镇,更是浙江茶产业的标杆。国潮之风渐胜,文人雅事之举更兴。喝一杯道地的西湖龙井,想必今之爱茶人多艳羡旧时文人,可携三五好友,如李叔同呼朋引伴,作西湖夜游,"入湖上某亭,命治茗具。又有菱芰,陈粲盈几。短童侍坐,狂客披襟,申眉高谈,乐说旧事"。茶之世界,若恒河之沙,一叶承载,浩瀚深沉。若有引路之师,方可解绿、白、黄、青、红、黑的色香味形。如有中正之道,亦可参酸、甜、苦、涩、甘的要旨奥秘。今之爱茶人比旧时文人幸福的莫过于有更多选择。星河长夜,追求的不只有真理和智慧,还有人文和艺术的文明之光。而,茶正好兼具真理智慧和人文艺术的光芒。


树中正之气,传科学之法


余之眷恋深爱杭城,自 2014年起每年必造访。虽治学多侧重先秦历史文献的研究,然爱茶之心、惜茶之情本是天成。以茶学文献研究为媒,得王岳飞师等浙派茶学专家提点,助益余深入学研。


庚子仲夏,接王岳飞师来信,告知浙江大学通识课程"茶文化与茶健康'的配套教材即将出版。快哉!引路之师,中正之道,不远矣。承蒙岳飞师不弃,深感才学疏漏,天资愚钝,却可先一睹书稿,探究其中底蕴滋味。而师要求不才执笔赋文,作序导览,真不弃草昧,不究名位,实则有愧。当以导览为任,抛砖引玉。


树中正之气,传科学之法


浙江大学茶学系是中国茶学研究的前沿阵地,王岳飞师及本书的编纂团队深受浙大茶学研究传统的影响,"求是"精神一直引领着浙大茶学人,他们奋斗在中国茶学研究的第一线,而本书是这种务实、求真的科学考据的成果,更是他们自 1952年以来长年累月对茶文化和保健机制的深入研究成果。茶的成分与利用一直是茶学研究的核心。栽培、制茶技艺发展迅急,个中产品推陈出新,但什么是茶文化,什么是真正的好茶,怎样才能既风雅又健康地品茗茶汤呢?如何微观识茶,什么是茶的特征性成分,如今的深加工链是什么?为什么茶能促健康,有什么保健机制,有哪些茶保健品?这些问题是需要追本溯源的,也是许多今之爱茶人希望了解的。


树中正之气,传科学之法


书中所涉内容博广,既溯源问本,探究茶之起源、变迁、萌芽过程,又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角,进行茶礼、茶馆文化、茶俗变迁的描摹; 同时佐以文学与艺术的修养层面进行研讨,包括茶诗文、茶书画、茶歌舞等众多艺术形式的刻画;继而落到实处,用一方茶席将历史、人文和艺术融为整体,此之谓"以小见大"。所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茶席亦如此,甚至可以说茶席是眼中世界,世界是眼外之茶席。所以器皿、布席、技艺当是必须明了的。前四章是此书灵魂,首先为列位读者指引开经。而第五章"茶的交流与传播正是为今之爱茶人答疑解惑,"一带一路"中所能见的"茶"之身影从哪里来的,这得从"茶路溯源"聊起。为什么五湖四海都有那么多爱茶人?也许这正是"茶和天下"的魅力。各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有着类似或迥异的茶俗,这可能还是和风土人文密切相关。这些问题其实不仅仅是茶学,还是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树中正之气,传科学之法


从文化认知到科学认知,这个过程一定是需要经过理性批判和规范训练的。中国茶区的分布、产业发展现状和茶的分类与加工拓宽了爱茶人的眼界。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从明清时期的雏形发展到如今的成熟、稳定,不断更新、迭代。在了解了这种分类和加工后,茶叶的品质审评操作以及选购与贮藏要求也成为今之爱茶人的必修课。


树中正之气,传科学之法


王岳飞师及其课程教学、教材编写团队,所费心力,其实在正本清源,有中正之气,传科学之法。这种探索方式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千百年来的茶人文风俗。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日日是好日",从而珍惜手心这一瓯茶汤,懂得看茶饮茶、看人饮茶、看时饮茶罢。


夏虞南 庚子年中秋于清华园(本文为《茶文化与茶健康——品茗通识》序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