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义芳君
1.
近年来,传统中国茶产业的不景气是一个连行业外人士都能感受到阵阵冷意的不争事实。
不过,近来被茶界戏说“靠着八位大师打天下”的小罐茶倒是异军突起,逆势逐利,“明目张胆”地收割人们的钱袋子。
小罐茶的商业模式是否有戏弄大众智商之嫌,自有公论。义芳君想说的,当人们乐于充当吃瓜群众,热议小罐茶如何收割智商税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它其实向我们揭开茶叶工业化的冰山一角。
茶叶工业化一直以来就是国茶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探索,一道正在被逾越的高峰,却也是一个每一位真正喝茶人必须实实在在直面的味觉“陷阱”。
2.
很多茶人心目中一直梦想着哪天国茶也能够实现英国立顿式的工业化,在国际上真正地扬眉吐气。
但问题是,在我国,一片小小的茶叶并非只是作为快消品的大众属性,也绝非只是舌尖方寸之间的一时之快感。从江浙到福建,从云南到陕西,从山东到贵州,从乌龙茶到红茶,从绿茶到黑茶……国茶身上蕴含了丰富且独特的地理文化信息、历史内涵、个性化品饮体验。因此,如何让国茶在工业化进程中顺利实现国情与文化的有效嫁接,的确是个挑战性难题。
茶叶工业化依靠现代工业技术,将茶叶加工中的晾晒、揉捻、烘焙等环节所需时间、次数、温度等诸多要素固化为设定程序,并经过大数据计算,进行统一优化调配,倏忽之间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符合大众口感、从外形到内里“表里如一”的工业化产品。
此外,茶叶工业化将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来自外界的污染源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与规避,产品更符合卫生标准。
这种集约式、规模化生产的最大好处在于契合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口感、标准化市场价格,随之而来的是原有茶叶种植生产组织模式,茶叶消费模式的颠覆与改变。
应该说,这是热钱资本,甚或是身处产业链条中各利益攸关者最喜闻乐见的事情了,毕竟市场效益有赖于规模优势。
也许,人们应该欢呼,全民喝茶的时代真的来了!
但我们知道,巨变也罢,迭代也好。如此,陆羽老先生也真应该感叹即便是取了南零水、谷帘水、惠山泉……喝这样的茶,滋味又当如何?
是否还会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意境,是否还会有“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妙觉,是否还会有“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的禅意……
真是不得而知!
3.
或许,回归当下,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回归到当前基本茶情来审视。
与传统制造业等易于实现工业化的其它产业相比,在产区分布广阔、品种多样、历史悠久、从业人口数量庞大的中国大地上,中国茶产业是事实上的非标产业,大部分尚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属于传统小作坊式、田园牧歌式的农业生产。
尽管随着各色茶饮、冷泡等新兴喝茶方式的流行,带动了新生代消费群体的迅速成长,但放眼过去,原味茶的传统定义让人们对于国茶的品饮观感主要醉心于它带来的深层次、丰富多样,甚至是形而上的品饮体感上。
如此,在工业化大潮袭来之际,在参与国际化大竞争格局下,中国茶产业的工业化路径是大势所趋。
不可否认,这对于提振中国茶产业整体规模质量、打造世界性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但中国茶真正魅力还在于手工制造、匠心精制形成的个性化体验,留存在国茶身上人类的温度,以及中国文化属性魅力,这是任何工业规模化批量生产能无法越俎代庖的。
所谓,时也,势也。
在大趋势面前,对于真正的品饮者来说,我们更加应该关注的是,在顺应时代浪潮下,怀抱对国茶的热爱,保持对工业化应有的敬意与戒心,恪守个性化的品饮追求,专注于一杯好茶!
我是【义芳君说茶】,每日分享原创茶文。欢迎茶友关注交流,留言转发。
版权声明:本文由义芳君(gwj030)原创撰写,媒体转载请联系义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