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县是四川省第二产茶大县,近年来,该县锚定生态保护、康养旅游产业和绿色工业产业“1+2”主攻方向,通过做优品质、打造品牌、丰富品类,全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该县推出全新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瓦屋春雪”,并连续三年获中国茶业百强县殊荣,中山镇获评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茶叶)示范村镇,前锋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一、做优品质,助力高效种植跨越“平台期”
(一)抓实育优扩面。建立茶叶变异优良品种目录库,通过单株选择、系统选育等技术,健全完善茶苗良种繁育模式,培育发芽早、产量高、品质好、抗逆强的“天府5号”“天府6号”等茶树新品种,逐步替代衰老茶树品种。出台土地流转补贴、茶种植保险等优惠政策,按照“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模式,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30.32万亩,位居全省第2位。
(二)推广绿色防控。与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省农科院植保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行生物防治,开展化肥零使用化学农药减量使用、中药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几丁聚糖替代叶面肥、以生物多样性调控虫害等试验示范,配套安装天敌友好型粘虫板、诱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控设备,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万亩。积极引导支持茶企开展“三品一标”创建,严控茶叶质量安全,获欧盟、日本等有机茶认证面积1200亩。
(三)探索种养循环。按照错落有致、规模适度的原则,在前锋村万亩茶叶基地中布局建设多个标准化养猪场,探索建立“养殖+沼气+有机肥+茶基地”立体特色种养循环链,利用厌氧发酵技术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农业废弃物,将分离出的沼气和沼液,用于供应猪养殖场电力和茶基地有机肥,实现畜禽粪污循环利用。截至目前,累计节支增收100余万元。
二、打造品牌,激励市场主体开启“上升期”
(一)发布公用品牌。聚焦阻碍洪雅茶业发展的品牌建设问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及其团队合作,综合研判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茶叶特色等因素,以“中国高山生态绿茶”为定位,确定并发布区域公用品牌“瓦屋春雪”,配套制定传播计划,完成VI体系、知识体系、传播与营销体系、使用标准等基础体系建设。
(二)做强企业品牌。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战略,推出“雅雨露”“云中花岭”等6个特色企业品牌,支持本地茶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等品牌,对创建成功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开展龙头企业“一对一”帮扶,在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抚政策,组建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销售渠道、电力保障等问题。目前,全县共有17家茶企,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0家,年总产值达1.69亿元。
(三)全力推广品牌。组织开展县内采茶节、制茶大赛等会节活动,支持县内代表性茶业新型经营主体参加茶博会、国内大型会节活动,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茶企影响力。“云中花岭甘露”等5款企业品牌产品在第十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金奖,“碧雅仙牌奶白茶”被评为“四川名茶”。
三、丰富品类,推动产业升级进入“突破期”
(一)打造产业集群。实施1个茶叶智能产业加工园区和N家精深加工企业集群的“1+N”战略,流转4万平方米土地,建设茶叶集中加工示范园区,布局8家规模以上茶企进行生产加工及销售,同步搭建干茶和鲜叶交易市场,形成“基地—生产—销售”闭环,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加快建设包括区域公用品牌中央工厂、企业端品牌企业、用户端企业的茶产业园,推动形成以茶加工、茶饮料、茶食品、茶萃取物等为主的茶产业。
(二)组建科研平台。坚持搭平台、夯基础、促创新,紧盯国内外茶叶发展新动向,依托县域国企和龙头企业,与刘仲华院士团队、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组建茶产业研究院,围绕种植技术攻关、加工工艺创新、功能性成分鉴定、品牌策划营销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形成现代提取分离纯化应用技术、茶饮料、茶萃取物等多个专利,提升茶产业科技含量。
(三)推动茶旅融合。依托青杠坪万亩茶园优势,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引进社会资本6000万元,锚定“种植采摘+制作品鉴+观光体验”等消费场景,布局数字瀑布艺术水帘、裸眼3D动态装置、AR多人互动装置、茶叶实验室等高新业态,构建制茶、销茶、茶艺、茶叶论坛、茶叶主题酒店等茶主题文旅农商综合体,引导农户抱团发展茶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1年,茶产业年综合产值50亿元,茶叶亩均收入7000余元。
本文来源:眉山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