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器 邢卫民
演唱 张芝明
扯一把晚霞,烧旺了火塘
架半边茶锅,熬白了月光
野茶采来了多少故事
瑶家送走了几度夕阳
说说家国大事
论论山寨短长
熬出冬的温暖,夏的清凉
熬出秋的丰收,春的希望
加一瓢山泉,煮开了沧桑
添几缕炊烟,熬浓了时光
阿妈讲起过去的故事
阿妹唱着今天的向往
不怕风吹雨打
总是情深意长
醉了山中岁月,古道热肠
醉了百姓情怀,梦里瑶乡
醉了山中岁月,古道热肠
醉了百姓情怀,梦里瑶乡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溪熬茶
在湖南省洞口县罗溪瑶族乡,五峒九寨的舒、蓝、雷、陈、杨五姓瑶族中,自明洪武年间以来,世代传承着一种用熬茶颂祖传道、敬老尊师、迎宾待客,解怨和气、驱瘴祛病的民族习俗。2016年罗溪熬茶习俗列入湖南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研究罗溪瑶族六百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民族学和民俗学价值。罗溪瑶族群众把熬茶又称为“暖席茶”、“欢聚茶”、“仁义茶”、“和气茶”、“孝老茶”、“敬师茶”。
每年谷雨前后五天,瑶民从高山釆集野山茶、青钱柳、白果树、金银花藤等九种植物的芽孢嫩叶,摊晾一天一夜后,倒入铁锅用猛火翻炒揉搓成米粑样的茶团,放入火塘上的竹编炕筛里用柴蔸大火一边熏烘,一边让其发酵,烘干后备用。这种茶团经反复熬煮出的茶汁,不仅清香甘淳止渴生津,而且具有除瘴驱瘟,清热解毒,提神强心,暖胃健身的药效。当地瑶民将熬茶视为茶中上品,是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生活必需品。六百多年的传承过程,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熬茶习俗。
呷熬茶,颂祖先,传族规,这是罗溪瑶族人世世代代形成的民族传统。每当节日或农闲,族长或寨中长老就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边呷熬茶,边向族人讲述祖宗迁徙的艰难和建立的功勋,祖上建立的族规和待人处世的 伦理,农耕猎狩的技巧和驱瘟强身的方法。
罗溪是湘黔古道在雪峰山的唯一通道,东来西去的马帮商队翻山越岭走到这里,人困马乏,罗溪瑶民重仁义,在思义亭、宝瑶太平桥、大麻溪等地,每隔十里,设一茶亭,为过往客商挑夫免费提供熬茶。瑶民的仁义熬茶远播四方。
团寨中邻里有了矛盾,乡亲产生纠纷,便请族长或寨子里有威望的长者出面请当事双方呷熬茶,当事人不管有多大的怨气和委屈,都必须去长者家中面对面讲清原由,化解矛盾,重归和好,称之呷和气茶,并成为世代遵守的族规和款约。
罗溪瑶家的清晨,媳妇第一件事就是熬茶敬公婆长辈,称为“孝老茶”,体现媳妇的才智孝心。 还有每天三餐给师傅奉敬熬茶,也是祖上传下的规矩,传承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民族伦理美德,人称“敬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