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百匠茶学院原创
丨首发于今日头条:百匠茶学院
丨作者:林方致
倒壶犹有暮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就是说,芒种是农历五月的节气,此时,是麦子的收成,也是稻子的种植时期,一收一种,谓之芒种。
芒种时节,夏日长长,长风、长雨、长日、长夏。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芒种时节,长江以南地区,进入绵长的梅雨季节,此时也是农忙时节,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夏玉米与大豆,到了播种的时候,春天播种的棉花,这时需要灌溉,冬天播种的小麦等待着收割。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芒种三候
我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所以一个节气大约15天,又被称为“三候”。
一候螳螂生
螳螂,草虫也。到了芒种时节,螳螂感受到阴气渐生,小螳螂破壳而出。螳螂捕蝉。夏天既然有蝉,也不能少了螳螂。
二候鵙(jú)始鸣
鵙(jú)是伯劳鸟,这里的劳,指的就是“劳燕分飞”中的劳。伯劳鸟从夏至开始鸣叫,一直到冬至停止,芒种过后,喜欢阴凉的伯劳鸟,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即百舌鸟。能够模仿百鸟的叫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无声也”。反舌感受到阴气的出现,便停止了鸣叫。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绿树荫荫,凉风习习,鸟鸣啾啾,白墙黑瓦的屋檐下,有竹椅摇摇晃晃,时间都安静下来,到了芒种时节,就进入一年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而民间的一些习俗,则为这个节气增添了几分色彩。
芒种习俗
芒种·煮梅
“黄梅时节家家雨”,每年江南多雨的季节,也是梅子成熟,从青转黄的时候,青梅清新,炎炎夏日里,天气燥热,用一杯青梅酒,能够摒除烦恼,避热消暑。
在芒种前后有饮青梅酒的传统,据说这一习俗开始于夏朝。新鲜的青梅大多数滋味酸涩,如果空口食用,则酸涩难挡,只有经过加工之后才可以入口,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清食
芒种之后,气温日渐高升,雨水也是日益增多,湿热交叠,人体湿气重,胃口也差。
故而,需要饮食当季清爽的水果蔬菜。如荔枝、桑葚、绿豆汤、酸梅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清凉爽口,有助于健脾,去湿气,调和胃口。
芒种 · 闲品茶
喝茶也是仲夏消暑祛湿的好方式之一,不过一定要注意,夏季饮茶要和自身体质相匹配。
假若茶友为虚寒体质,或是长期在空调间内工作、生活,能饮用的茶品需是茶性温,柔和的茶。如陈年老白茶、红茶、黑茶等。
若是茶友的体质湿热,又或是长时间在太阳下奔波,可以饮用茶性凉,平和的茶品,如新白茶、生普洱、绿茶等。
投茶量怎么定?
喝茶,也是要有度地喝,不能盲喝、乱喝,否则损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
不知道各位茶友,平时泡茶的时候会投放多少茶叶,又是如何定量的呢?
我有一个朋友,在刚开始喝茶的时候,从来不知道自己该放多少茶叶,只是随手一抓,抓到多少算多少,一切都凭手感。因此,他每次冲泡的茶汤,不是过浓,就是过淡。
对于老茶客来说,每次冲泡需要放多少茶叶,是完全了然于心。并且抓取茶叶的次数多了之后,只要凭着手上的感觉,就能知道茶叶的重量是否合理,泡茶也就不会出现茶汤滋味不适合的情况。
但刚开始学习冲泡时,我们最好是准备一台小型电子称,每次冲泡前先称一下茶叶的重量,以便在冲泡时,心里能有个数,也能更加的标准的冲泡出好喝的茶汤。
新手茶友不要那么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时候我们肉眼可见的,并一定就是全部。比如在取茶的时候,你以为自己拿的是足够的茶,不过是因为茶叶本身较为蓬松,体积大而已。
没有秤的时候,怎么取茶叶?
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旅游的时候,或是外出的时候,手边没有电子称时,又该如何取到合适的茶叶呢?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拿取合适的茶叶,冲泡浓淡适宜的茶汤。
细条索茶
细条索茶,茶叶较为紧细,取一把,看起来很少,其实这样的茶,很容易被浸泡出内质,所以在取茶时,茶叶能大概将盖碗铺满底就可以了。
粗条索茶
而粗条索茶较为蓬松,在视觉上体积大,所以在投放茶叶时,要将盖碗占到三、四成的大小才足够冲泡出有滋有味的茶汤。
扁形茶
扁形茶有黄山毛峰、龙井等。茶形规整扁平,茶的体积不大,所以也是只要茶叶能够将盖碗底部铺满,当然厚度要比细条索茶稍厚一些。
蓬松型茶
这一类茶的代表是白茶中的寿眉与白牡丹,茶叶、茶梗都有,十分蓬松,所以要占据盖碗容积的二分之一才够。
颗粒形茶
这样的茶平时也很多见,铁观音、白茶、乌龙茶中都有颗粒形的茶叶,这样的茶也最容易把握,只要数颗数就可以,110毫升的盖碗,一次大约投放10粒左右即可。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梅子又成熟了,青梅煮酒时。四时有序,又一年芒种,忙中有闲,闲里有趣,趣喝茶。
欢迎关注【百匠茶学院】,了解更多白茶的知识!
原创说明:本文由百匠茶学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创出品,欢迎喜欢喝茶的朋友转发分享,其他平台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