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茶话——湖南种、制茶技术传播的摇篮

作者:茶道湖南 更新时间:2022-08-09 04:34 阅读:431

岳州茶话——湖南种、制茶技术传播的摇篮


岳州茶话——湖南种、制茶技术传播的摇篮


岳州茶话——湖南种、制茶技术传播的摇篮


岳州茶话——湖南种、制茶技术传播的摇篮


岳州茶话——湖南种、制茶技术传播的摇篮


□ 文/图 张小章


岳州风物地理中,茶是一个厚重话题。


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物流条件,在中国茶贸易中,岳州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但是黄茶的主产地,出产过邕湖含膏、君山银针、北港毛尖等惊世名茶,同时也是古代万里茶路中的重要一段,其中有400多里航路经过岳州地域内的河流。千百年来,茶农、茶商、茶工、茶娘在这块土地上演绎了很多精彩的茶故事,也积淀下更多浓稠的茶俗茶情。


岳州古为“三苗之地”,曾经是瑶人聚居区,种茶、用茶的历史相当悠久。在临湘羊楼司一带,流传着一个传说,说唐僧取经从印度带回3粒茶种,1粒留在长安,1粒扔在梅山,还有1粒种在了洞庭湖。临湘龙源深山里的瑶人最先懂得种茶、制茶技术,又因为土质好,长出的茶叶油光发亮,成为一绝。


自古以来,岳阳人对茶的依赖相当强烈,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柴,茶是第一件事。俗语中“茶余饭后”、“茶饭不思”、“茶楼酒肆”等,都是把茶放在饭、酒前面。还有,如“宁可三餐无饭,不可一日无茶”,“茶饭茶饭,先茶后饭”等等,所有民间俗语中,茶是摆在第一位的。在古代岳阳农村,男女订亲,媒人第一次上门提亲,给媒人的钱


叫“茶盘钱”。茶歌唱到:“茶叶泡水苦又甜,端茶敬客笑在先,不为樵哥解焦渴,有茶牵得一世缘。”


茶因此成为了民间婚俗的一种信物。在湘阴农村,结婚提亲的那天,除了其它必要的礼物,男方还要准备一斤茶、一斤米送到女方家,茶放到丈母娘家的茶叶罐里,米放到丈母娘家的米桶里,表示从今后两家共茶饭,就是一家人了。


岳阳是特别会将茶喝出花样的地区。除了普通的冲泡茶、水煮茶,还将茶掺入各种配料中,如红枣茶、桔饼茶、姜丝茶、枸杞茶,泡米茶等等,甚至在岳阳县鹿角一带农村,习惯将茶叶与洞庭湖的小虾米煮在一起,称之为“虾米茶”。


这里特别要提到流行于湘阴、汨罗一带的姜盐芝麻豆子茶。


姜盐煮茶,茶主寒,姜主热,一寒一热,正好阴阳调平。是盐的加入,才给这茶注入了灵魂。在物流相对不发达年代,盐类专卖和盐交易的不通畅,使得远离盐产地的岳阳边远农村经常发生“盐荒”。盐,成为了最珍贵的生活必需品,也制约了地域文明的发育形成。想象有那么一个下午,一户农家得到一砣盐晶,她选取一粒泡成咸水,招待串门的客人,这是一盅多么让人惊喜而感动的咸水!后来,在水中加入了茶叶,后来又加入姜丝,再后来加入芝麻和豆,这才慢慢成就了今天的这一碗世界。这其中,姜是茶的精神,盐是茶的灵魂,豌豆充实了茶,芝麻烘托了茶,倒是茶叶,只是一种修饰。


在我国古代,茶业技术的传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教徒、父传子等封闭式的手把手教育方法,到了近代,茶业教育才有了“洋学堂”。


我国近代茶学教育诞生于20世纪初。1909年秋,湖北成立茶业讲习所,所址选择在离黄沙街不到百里的羊楼洞,这是我国“茶学”教育之始。到1916年春,当时的湖南省建设厅也在长沙岳麓山开设湖南茶业讲习所,因岳麓山并不是产茶地,并且茶园面积小,制茶工场设备少,4年后迁往益阳安化小淹,但由于安化地处资江上游,交通不便,招生很难,1922年迁到岳阳县黄沙街,并改称湖南茶业学校。


学校设在黄沙街九如塘“公所”,前后有14间教室、实习工场、师生宿舍,同校师生有300多人,学制2年,专业课程设置有茶树栽培、制茶法、茶业经营、茶树病虫害、茶业经济等,招收省内农村青年和茶园子弟进行培训。学员毕业后,大部分回到家乡从事茶叶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茶叶制作、流通、教育等工作。8年后,湖南茶业学校迁往岳州,合并到湖滨高级农业学校。


岳州,湖南种、制茶技术传播的摇篮。


责任编辑:邓放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