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茶篇————25,六大茶类 之 黄茶篇

作者:武夷茶人陈馨 更新时间:2022-08-09 05:00 阅读:514

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


黄茶算是六大茶类里的少数民族。大多数人都知道红茶,绿茶等名茶。相比之下的黄茶,知晓品茗过的人相对而言是不多的。


黄茶因其曲高和寡,气质内敛,又叫“侨销茶”,属于微发酵茶类。


黄茶的诞生颇为巧合,是在生产绿茶时制作工艺出现偏差而偶然得到的,因此制作工艺十分相似,但是黄茶与绿茶的口感、汤色和外观都有很大区别。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开启“黄茶之旅”一同来认识黄茶。


评茶篇————25,六大茶类 之 黄茶篇


黄茶名称由来:


是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茶叶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子颜色变黄,于是就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类。


黄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


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广东大叶青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


评茶篇————25,六大茶类 之 黄茶篇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变黄。


其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制作过程为:


鲜叶——杀青——揉捻—— 闷黄——干燥——成茶


评茶篇————25,六大茶类 之 黄茶篇


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的叶片。


而闷黄的程度,掌握的好坏,也决定了黄茶的品质好坏,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市面上好的黄茶难寻,就是因为闷黄一步很难掌握到位。黄茶的口感相较于绿茶,没有绿茶的苦涩,更加香醇。


评茶篇————25,六大茶类 之 黄茶篇


黄茶的分类是根据原料的嫩度把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芽茶:主要采自清明前后的一芽一叶,精细度高,外形茁壮挺直,银毫满披,色泽金黄,光亮,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甘醇爽口,有“金镶玉”之美称。


黄芽茶主要有: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君山银针。


黄小芽:在四月中下旬采摘,为较大一些的一芽二,三叶,加工而成,黄小芽外形微卷,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鲜爽。


黄小茶主要有:平阳黄汤,北港毛尖,沩山毛尖。


黄大茶:采摘一芽四,五叶,一般长度在10-13厘米,黄大茶的大枝大叶的外形,是我国诸多的茶类中鲜少的一款茶类。其外形条索粗壮,耐泡,汤色呈现透亮黄色或褐色,叶底嫩黄或黄中显褐色。


黄大茶主要有:广东大叶青,霍山黄大茶。


评茶篇————25,六大茶类 之 黄茶篇


黄茶名称在茶叶历史上的变化


黄茶自古便有,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品茗的方式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


历史上最早记载的黄茶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黄茶,是依照茶树品种原有特征,根据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青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黄茶。


评茶篇————25,六大茶类 之 黄茶篇


番外小贴士:


冲泡黄茶时宜用85-95度左右的热水冲泡。


另外,蒙顶黄芽是温性茶,而其它的黄茶则是凉性茶,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决定喝什么茶。


黄茶中含有诸多有益物质,并且黄茶还是轻发酵茶,相对不发酵的绿茶而言,对肠胃刺激性较低,合理的饮用对身体有好处


下一节我们将带大家走进评茶第26篇,欢迎各位茶友提出建议和意见,更欢迎大家私信给小编整理写出更多大家喜欢看的文章,感谢阅读!


#茶生活##茶##黄茶##黄茶分类##今日头条#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