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福建工夫红茶(闽红)虽然比不上武夷岩茶、铁观音有名,但也同样身份显贵。
在世界的茶贸易中,红茶占比8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人民最喜爱的茶叶种类,而红茶发源于福建,这更为闽红增添一份世界红茶源头的加持。
闽红分为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这三种分类是其品种不同、品质不同造成的。
三大工夫茶之首,到底是哪个?
关于第一的问题,确实众说纷纭。
政和工夫红茶被现在很多茶友认为是闽红之首,线上的种种资料说起闽红三大工夫红茶,政和红茶也是放在最前,因此说政和工夫是第一有一定道理;
坦洋工夫的闽红之首的位置,得到了更为详实的支撑。首先是业内专家力挺其闽红之首的位置,其次坦洋工夫产区分布最广,茶叶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由此推其为第一。
而白琳工夫在历史上曾一度被列为闽红之首。白琳工夫中的精品“橘红”更是得到英国女王的青睐,白琳工夫在18世纪更是世界闻名,不输祁红,只不过随着抗战,白琳工夫收到较大的影响,以至于辉煌不再。
三大工夫红茶的历史、历程似乎惊人的相似,基本都在19世纪中叶产生,同样的一鸣惊人,出道即巅峰,确实各有千秋。
政和工夫红茶
政和工夫创制于19世纪中叶,分为大茶、小茶两种,原产于产于福建南平政和县铁山乡锦屏村(遂应场)的仙岩山,古代称仙岩茶,1800年,“遂应场仙岩工夫红茶”便已远销英国。
大茶采用政和大白茶为原料,是整个闽红工夫茶的上品,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
小茶采用小叶种制作,条索细紧,香似祁红,但欠持久,汤稍浅,味醇和,叶底红匀。
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体,优点是毫多味浓的优点,再配上高香的小茶,因此高级政和工夫形态匀称,毫心显露,香味俱佳。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产于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
坦洋工夫在1851年便远销荷兰日本等国,在1915年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从而奠定了名茶的地位。
外形细长匀整带白毫,色泽乌润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色鲜艳成金黄色,叶底红匀。其中坦洋、寿宁、周宁山区所产工夫茶,香味醇厚,条索较为肥壮,东南沿海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色泽鲜亮,条形秀丽。
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的是以福鼎白琳镇命名,其出现可能比政和工夫和坦洋工夫要早。福鼎白琳是小叶种红茶,产于福鼎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当地种植的小叶群种具有茸毛多、萌芽早、产量高等特点(又嫩又早产量又高)。
白琳工夫外形紧结纤秀,含有大量的橙黄白毫;内质汤色浅亮,取名为“桔红”,意为桔子般红艳,香气鲜纯有毫香,滋味清鲜甜和,叶底红中带黄。
现在,闽红三大工夫茶似乎都声称自己是闽红之首,其实也恰恰证明了三大茶的相近和近亲属性,同是同一层次的名茶,第一就不那么重要了,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