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喝茶风气越来越浓,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同的茶,审评方式不同。在品鉴过程中,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探究茶中之味,值得玩味。由于产地、品种、工艺不同,形成了茶的香气、滋味、品类、品质不同。我们说的茶有“三香”,即是山场(产地)香、品种香和工艺香。
1、山场香
茶是农作物,到处都可以种。独特的区域、自然环境、山形地貌、土壤土质、光热条件、生态植被等,造就了茶作为农特产品的属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作物。在武夷山,有“冬笋西鱼南茶北米”的谚语,说的就是产地对农特产品的影响。
六大茶类名茶甚多,各种名茶习惯上讲究一定的地理区位性。比如,西湖龙井以狮峰和梅家坞的龙井为珍,铁观音以原产地安溪县的感德、祥华为好,其中西坪红心铁观音为最。
在诸多茶类中,武夷岩茶或大红袍对山场的讲究更明显。岩茶有正岩、半岩、外山、洲茶之分。即便是正岩区域也有差别,有六六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无岩不茶之说,其中“三坑两涧”最为著名。拿岩茶的山场来说,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生态植被越好,其体现出来的岩韵也就更明显。铁观音的“观音韵”和潮汕单丛讲的“喉韵”,都是山场香的讲究。
山场香是名优茶的品质特征。岩茶讲究的岩韵以正岩最足,半岩稍弱,外山、洲茶则没有。有的外山茶还有高山韵,但也非岩韵。
2、品种香
不同茶树品种的生产加工方法不同,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产工艺。国家名优茶树有四五十种,其中又有许多分支。在众多名茶中,乌龙茶的品级、数量最多。
不同的茶树品种在相同的地方种植,相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地方种植,它们所呈现的香气、滋味均有所不同。具体搭配上,以能满足大家的习惯喜好为原则。
茶的品种香总体上比较稳定,呈现的特征相对明显,可以满足现代茶叶的社会化生产需求。乌龙茶的品茶品鉴水平体现在,品鉴者能够品出不同的品种茶。在外行人看来,不同品种茶的香气是一样的。在内行人看,它们的特征则有本质区别。
茶的品种香促使不同茶客群体的产生,所以有的人爱肉桂,有的人爱水仙。事实上,六大茶类都存在比较明显品种香特征。品茶的话,认识品种是品鉴一道茶优劣得失的基础知识。
3、工艺香
我国各地茶叶生产的历史传承、革新,划分出了各大茶产区。不同区域的茶,加工工序、风格都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促使茶的种类不断分化,由此产生绿茶普遍求新、求嫩,乌龙茶、铁观音介于红茶、绿茶之间等特征。譬如,武夷岩茶、观音单枞、冻顶乌龙都属乌龙茶范畴。
求一道好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独到的工艺香,是茶叶品质的保障。茶的加工工艺有简单、有复杂。多半简单,以取“自然味”为表现,而对“味中味”的追求,则要复杂得多。
所谓“自然味”是茶本身的味道。“味外味”则是工艺的产物,对加工工艺要求较高。目前,制茶工艺有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等形式,还有前发酵、后发酵等区别讲究。像晾、晒、摇、烘、焙,这些制茶原理看似简单,具体应用到各种茶类的制作上,却极其复杂,讲究存乎一心、运用之妙,乃至出神入化。
工艺之美还体现在茶品外形和内质上,亦就是格局特色的表现。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熟香,黑茶的沉香,乌龙茶的半生半熟;外形上有条形、扁形、球形或压成饼形、砖形等等都是工艺之美的表现。各茶类的不同工艺香特点,是生长周期、自然环境等各方面讲究的综合结果。其中,又以乌龙茶加工制作方法最为讲究、复杂。
总之,所谓茶品“三香”,就是从茶的山场、品种、工艺入手,淬炼出品鉴者的品茶水平,做到面对六大类几千个品种,都能胸有成竹,体会个中滋味,评判出好坏优劣。山场、品种、工艺三大要素的不同组合,也使茶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