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一直信奉“物以稀为贵”,这一点在茶行业尤为明显。正如许多茶农茶商所言:“清明前的春茶,早一天就高一个价!”甚至春节刚过就能看到各地发布“春茶开采”的消息。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信奉“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声势浩大,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但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01.
“早春茶”究竟“早”到什么程度?
翻看近几年的新闻:
2018年12月26日,普安县苗寨丫口茶园就已开采新茶;2019年1月8日,海南岛五指山地区也迎来了“早春茶”的采摘季;2019年2月2日,宜宾开采了第一缕春茶。
今年1月14日,贵州普安春茶宣布开采;四川宜宾早茶2月宣布正式开采;温州永嘉的乌牛早茶是浙江今年第一批春茶,早在2月初就已经开采。
从前我们对春茶的概念还停留在“清明前一周左右”,如今茶叶采摘竟已经提早到清明前两三个月了。
02.
为何春茶开采时间越来越早?
从茶本身来说,这与生长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茶树本身的树种品类等都息息相关,而越来越早的“早春茶”也跟气候的变化以及茶树品种的变化有关。
过去各地茶园栽种的茶树,大多是本地群体种。简单来说,就是当地原生品种或者很早之前移栽,并在当地经过多代驯化之后的茶树。这些茶树品种已经完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应时而生。
现在各地新栽种品种,大多数是外地引进的优良无性系品种,特别是像乌牛早、龙井43号、红旗一号等等。
这些无性系良种,无一例外,全都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发芽早、生长快。各地大量引种以后,必然导致茶叶开采时间大大提前。
03.
更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除了全球气候变暖、茶树品种的优化,茶叶采摘越来越早更多的还有人为因素的参与。
现代大规模种植茶园的管理模式,跟传统分散种植茶园的管理模式相比,完全不同。
这些年,为了抢占“早春茶”的先机,许多茶园普遍采取覆盖保温的方式,用大棚来培育茶叶,提高茶园温度,进而缩短生长周期,令其快速发芽。不过这样产出的茶叶虽然早,但内含物质积累不够,口感淡也不耐泡。
另一方面,还有不少茶商用外地早春茶来冒充本地茶。
我们都知道各茶区所处位置不同,茶树发芽时间也不同,就像海南茶区春节前就可以采摘,而江南茶区要到3月份才能开采。随着现在物流系统越来越发达,不少茶商将外地早春茶运回本地,当作本地茶出售。一部分消费者搞不清楚其中的猫腻,真的以为是本地春茶提早上市了。
04.
春茶真的越早品质越好吗?
春茶的珍贵在于茶树经过了整个冬季的休养,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才受到茶人的喜爱。并非越早采摘,其口感、价值就会越高。
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
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早春茶上市,主要是为了给大家尝鲜。但如果品质不过关,滋味淡而无味,喝起来一点感觉都没有,那它上市又有什么意义呢?为了一个时间早,而牺牲品质,其实已经违背了喝茶的初衷。
“吃好茶,雨前嫩尖采谷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