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竹,不仅仅爱竹子的清雅澹泊,也勉励自己像竹子一样有傲然风骨。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审美意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北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清·郑燮《题画竹诗》
任伯年《竹林七贤》
竹,清明一尺,谷雨一丈 ,
千百年来,清峻不阿,四季常青 。
青山不可无绿水,古木不可无藤萝 ,
野花不可无蜂蝶,江南不可无翠竹 !
院,有竹则不俗。
春天,生机盎然,拔节有声,
清新馨香、蓬勃茁壮、青翠欲滴。
杜甫如是赞曰:“绿竹半合箨,
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
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秀,
风吹片片香。但令无剪伐,会见佛云长”。
沐浴春雨后的竹素洁恬淡,
一尘不染、优雅高贵、亭亭玉立,
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
夏天,炎炎烈日下的竹风韵依旧。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道,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树枝穿翠好相容。”
这是唐人郑谷对夏天竹容竹貌的赞美。
面对骄阳,竹仍表现的淡泊不屑,
当微风徐徐吹来时,
平静的竹林会泛起彼起此伏的涟漪,
遥看似湖面微波荡漾,
又似少女柔姿翩翩曼舞。
秋天,
是竹尽显英姿千媚的季节,
幽幽的竹林,既有活泼少女的俏皮,
又有年轻少妇的含蓄庄重。
它那特有的清香和雅静,
在萧条的秋天别有一番乾坤,
那轻盈纤巧富有灵性的翠叶,
在秋风轻轻吹拂下,簌簌有声,
像是在吟唱着一首悦耳美妙的青春恋歌。
晚秋时节,
当秋风吹瘦了周边的残红败柳;
当满地黄花憔悴损时;
竹,永远是那样青碧依然而富有朝气……
冬天,
坚贞不屈的竹子留给人们更加完美的形象,
它不惧严寒,傲迎风霜。
娇时似梅,刚时似松。
清瘦的傲骨不需要选择生存环境,
不管是岩缝峻岭还是平原沃土,
它都会顽强生存,
把坚韧不拔的竹子精神呈现给人们。
多想在那曲径通幽处身居一茅草小舍,
与竹相伴,听她呢喃细语,
看她飞扬舞姿,赏她娇媚的身躯;
夜晚竹影风窗,啜着茗香,
陶醉在这斑驳的竹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