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茶的地方也有江湖,在普洱茶的江湖里更显能耐。有人觉得老茶厚醇,有人喜欢新茶的清爽。无论是老茶还是古树茶本身都是好东西,但是都缺乏一个相对统一的判断标准,围绕茶本身的“故事”太多,围绕茶“文化”的故事太多,所有被消费过度的东西,最后的沦为淘宝九块九包邮的结果。
普洱茶是所有茶叶当中知名度最高的茶叶,如今的纯料文化满天飞,山头文化满天飞,古树茶遍地是,每个茶店,每个茶企都是古树茶,然而云南的古树茶一年也就3000多吨的样子,年产10几万吨的普洱茶还是生态茶,小树茶居多,到哪里去了。2017年,云南茶叶官方统计,云南晒青毛茶的价格不过是34.5元,那么所谓的古树茶,所谓的天价茶,对于这个行业产生了多少贡献呢?
对于一个茶叶消费者来说,一个茶叶的外行要忍辱负重的学习植物学,土壤学,茶叶栽培学,育种学,加工学,病虫害防治,评审与检验,还有无数名茶的故事与传说?但是我们吃牛、羊肉的人,为什么不需要学习怎样喂饲料,怎样繁殖而好吃呢?很简单,因为茶行业水太深,所以消费者要提高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不得不成为茶学专家,植物学家…将消费者逼成专家,这也是茶行业一个奇特的景观。
对于普洱茶而言,茶叶好坏的判断更为复杂,喝老茶不仅仅要学会看包装,还要学历史,读茶书,如果茶叶历史书本身就是假的,就是修饰过的,那么消费者如何判断茶叶历史怎么实现保护自身的利益?
喝新茶,要分辩产区山头,树龄,工艺,茶山众多,茶叶树种资源丰富,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没有上过茶山,更没有了解参观制茶的工艺,即使上过茶山,进厂了解过制茶工艺,走马观花能了解多谜团。
一山一味,千山千韵,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尤其对于新茶而言,所谓的山头味,在茶学上称为“山韵”,由于土壤,气候,树种,海拔温差等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产生不同的山头韵味,这是能理解的。就此而论“产地”,也就是地理标识,是保证茶叶好坏最大的因素,然而,好基因抵挡不住坏人性,老班章、冰岛茶、曼松贡茶 、薄荷塘如今不过是一种包装纸的游戏,最终论为九块九。
我们现在难以解决的假货假茶问题,对于古人来说是不用担心的,尤其是皇亲贵族,皇帝不用担心,因为官方统办,皇权体制保证了纯料,对于古人而言,什么是好茶比较简单?宋徽宗的判断是芽者上,一芽一叶次之,一芽两叶更差一级。宋徽宗喝的是团茶,那个时候的团茶与今天的团茶不是一个概念,跟我们今天的绿茶概念相同,然而,普洱茶不一样,后发酵茶,陈华茶讲究粗枝大叶。不讲芽头,鲜爽度。
普洱茶是一个重视原料的产业,原料占了70%的比例,工艺正常20%,后期仓储也很重要,原料好,工艺正常,则产品一定好,所以小品牌,小作纺茶叶的品质可以轻易超过大品牌,就是这个道理,打个比仿,这就好比我们喜欢吃土鸡,土猪。土鸡,土猪无论如何做都要比喂饲料的鸡,猪好吃,烹饪的技术,无需太讲究,也不用加更多附料,味道鲜美许多。普洱茶的道理也是这样的。
如今是个性化的时代,个性化特征潜移默化到产品的选择,口味的选择,于是山头茶更加兴盛,古树茶自带流量,这带来了口味的复杂化,个性化时代的特征是,无论产品如何分类,反正总体是统一在普洱之下即可。多样化的口味,多样化的口感,各人的喜好带来了一杯好茶,一片好茶的评判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