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经译注》入选2021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8-10 08:26 阅读:97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上海市科委开展了2021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复旦李辉教授《茶道经译注》一书成功入选。


《茶道经译注》入选2021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作者复旦李辉教授在本书《译注序》中谈到了他研究的缘起,引用了著名遗传学家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的创始人谈家桢院士对当下茶学研究的看法:”黄茶、白茶微发酵,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如果只是发酵程度的差异、内含物比例的不同,怎么各类茶的气味和功效有这么大的不同?所以理论上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工艺生成完全不同的产物,而不是相同反应的不同程度问题。比如红茶,即使泡一点点,你也知道它是红茶?岩茶即使你只扔进杯子一两片茶叶,你也认不错它。


《茶道经译注》入选2021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基于此,李辉教授的研究是找出六大茶类相对独有的成分,称之为“主要功效”,如绿茶中的茶多酚、黄茶中的茶黄酮、红茶中的茶多胺、白茶中的白茶脂,黑茶中的茶多糖。然后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加工”,根据茶叶的制作工艺的根本差异分为“六类”。“一阴一阳谓之道。茶道者,茶气之阴阳也。阴阳和谐,则天下乐进。观天下之茶。因采制技术各异而分阴阳。未杀青而成分已化、茶气已成者谓之阳茶;杀青而后转化成分、积累茶气者谓之阴茶。阴阳之茶,各应于天地人三才之造,盖有六类。”在具体阐述上,李辉教授引入了他所理解的中医思想,建立了阴阳及天、人、地两个维度,2*3就是六大茶类。其中阴阳是指茶叶加工过程中转化反应的根本性质,以杀青(或辉锅)灭活生物酶为界限。“天、地、人”三才“指茶叶加工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来源。简而概之,不揉轻揉谓之天,闷黄渥堆谓之地,摇青重揉谓之人。不同茶类的茶叶茶气各异,在种植、加工、储存、调饮、时辰、季节、品种、评辨、佐引、体性上都有不同体现。


《茶道经译注》入选2021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一阴一阳之谓道”,人体就是一小宇宙,李辉教授以茶关照宇宙,试图探究天人合一之和谐。本书中,李辉教授呈现的人体经络茶道,虽然也只是一个理想的彼岸,但在逻辑上的确是一个自洽的范式,有未来的眼光,这恰恰是这本书的价值。作者将阴阳五行、道家思想、中国传统医学经络理论以及现代科学,贯穿于茶的分类、气脉联系、栽培制作、存储烹煮及品鉴、时辰、养生疗疾等实践过程,并结合现代前沿科学加以分析论证,首次揭示了茶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系统原理,从“道”的层面解读“茶法”“茶术”“茶器”的奥秘,创作了《茶道经译注》一书,类、气、植、制、存、烹、时、季、品、辩、引、性十二章节,文辞典雅,环环相扣。“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成茶之为物,所用之壶盏,此器也;制茶存茶饮茶之技艺,此术也;茶中所含功能成分,及其理化机理,此法也;茶之阴阳和谐规律,此道也。道可领法,法可化术,术可成器。故知茶道,方能善茶术,而得养于茶之天物也。”从国学哲理到科学前沿,从《易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的阴阳之道,到生理学、生化学、植物学,系统解析茶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道理。文中插图,非常用心和完美,很适合做教程挂图。


《茶道经译注》入选2021年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茶之道,重在“道”,也就是哲学规律,掌握了茶之道,也就懂得了如何做茶、藏茶、饮茶,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茶道经译注》讲述茶的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农学、地理学、历史学、气候学等等知识,以茶为案例,全面解析中国最传统的哲学与现代最前沿的科学是如何打通的,系统地阐述了茶道的本质。为了帮助更多朋友达到喝茶养生的目的。《茶道经译注》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大家绕过那些喝茶的“坑”,以最健康、最简单的方式喝到最适合自己的茶。很多人在这本书的指导下,通过严谨的科学饮茶,解决了自身的健康问题,也通过实践认知到经络及其背后的真理。丰富指导思想,实践茶道养生,这正是《茶道经译注》一书的价值和意义。


文:建叔。来源:茶贵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